親子工程師培訓課程心得1-1-5

分享一:
關於求救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麼?
你真的有允許別人跟你不一樣嗎?

這次的心得,真的讓我思考了很久~ 小的時候就問過媽媽類似的話:妳沒教,我怎麼可能會呢?

因為小時候的母親是很嚴格的,她的標準常常讓我產生很多疑問,會問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問題便是:妳都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會要求我一定要做到?

小時候我的學習標準是100,所以每當月考發考卷時,就會不想回家,因為總會被問為什麼會錯?就算考了第一名,還是會因為沒考100而被懲罰。直到長大,我才問母親:妳每次都考一百嗎?
她說:沒有。
我問:那為什麼會要求我考100?
她說:因為妳辦的到

回想了那時,因為小時候知道母親的辛苦,不想要增加她的壓力,加上多次求救未果,再加上對於一些被要求而自己不想照做的事情的積壓,漸漸的有段時間與母親相處開始有衝突,並且不再求救,開始自己想辦法處理所有事情,有問題自己找人解決,而不是找母親,我漸漸忘了求救

我還是愛著母親,只是不想再跟她求救

還記得看到老師的那句話,那句講的意思大概是上次考了90這次考了60不是退步,而是又學習到了60分的事情,這句話真的震撼了我很久。

明白了一切原來不是我的錯…

同時也讓我反省了很久,自己是不是也在無形中給了一些標準,而無視了他人的求救?

是的,我的含鐵不成鋼,在陪伴親友的時候,尤其在朋友找建議時,雖然不是用指責,但對方多次犯同樣的錯,或是自己給的建議對方不聽進去,只做一半或沒做到,再跑來訴苦的時候,我的煩躁是代表著我沒法完全接受,對方有可能能做到的速度就是這樣~

看似做到了聆聽、接受、協助,但其實我並沒有真正做到,如果我真的接受,那麼在給予協助後,他人的結果,不會影響我的感受,畢竟那是他的人生,沒有義務照我的標準。

我所在意的應該是自己有沒有在這段關係做到自己,至於所陪伴的人,我本來想給的就是純粹陪伴,不是嗎?那就夠了。

這條學習的路真的還很長


分享二:
媽媽你可能要注意一下,他這幾天情緒有點不穩定,平時很活潑,但這幾天我們發現他特別地安靜,上課無法集中,甚至看起來有點難過。聽他同班的同學說,他好像在學校被霸凌了。我們和他聊過之後,得知有一個小朋友總是在班上打擾他,搶他的文具,昨天還踢了他一腳。他沒有反擊,但是班主任卻以為他和別人打架,不分青紅皂白地罰了他幾天。

某一天,安親班的老師打電話給我說了這句話。

通話結束後,我腦袋一片空白,愣了半個小時。當下的心情是心疼的,但更多的是不知所措。老師說他難過了幾天,那。。他到底在我面前“若無其事”了幾天?他之所以不和我說,是不信任我,還是怕我擔心?害怕我責怪他?還是他需要自己的空間。他才不過8歲,對我而言,8歲就只是二年級的小朋友,霸凌這個詞,從來就不在我的想像空間中出現過。所以,我也從來沒和他談論過如何面對這類的問題。

事情發生後的一個月,也就是去年的三月,我報讀了Jason老師的Q1Q8成長心理學課程。很慶幸的,自己有機會和老師當面聊了這件事情,經過老師的分析和引導後,我才得以在適當的時機把那時缺乏安全感的他從孤獨的角落裡拉了出來。畢竟走進一個受傷的心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我想知道什麼事情牽絆了他,同理他的顧慮,並告訴他不需要逞強,他已經盡了力,和尋求幫助的重要性。整個過程中,我通過了尊重,陪伴,聆聽,同理,等待,鼓勵。。一步步地把他帶出來。

當孩子的行為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的時候,我們的反應往往會變成。。他應該要這樣做,可是他怎麼會那樣呢?我當時的反應就是他怎麼沒和我說呢?他應該和老師表態自己被霸凌。。。等等。

跳出來看待整件事,其實就是兩個人的認知不一樣。父母和孩子的兩個角度,兩個觀點,誰也沒有對錯最重要的是我們當下的反應,就是最大的關鍵。這在於我們選擇了如何應對這件事,是接受,抗拒或者忽略?接受,是真的接受,還是盲目的去接受?抗拒,是因為我們不想聽,還是不想面對?去質問,是因為真的想了解,還是根本不想聆聽就判決他的對錯?忽略,是因為沒時間理會,懶得去管,孩子們開心自由成長就好?生活與孩子如果一直缺乏連接,可能會帶來無法彌補的創傷。成長旅程如果沒有依附,孩子也會缺乏安全感。

所以,當我們不在孩子的身邊而他們遇到難題時,他們必須擁有求救的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懂得自己的界限和底線,在完全不貶低自己的情況下去做。至少要學會找到人幫忙,或者什麼東西可以協助自己,承認自己當下的能力不足而不是明明需要幫忙,可是卻不敢說。

能給自己勇氣的,只有我們自己。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有希望的環境,有了希望才會有勇氣去建立信任感。有了信任感,便可以建立好安全感和我們有更堅固的連接,擁有求救的能力。

我們能做的是全程陪伴,聆聽,不打斷,不猜疑,不批判,不忽視他的想法和感受了解我們可以協助他們的是什麼,讓他們知道雖然有的時候,世界看起來很龐大,顯得我們很渺小。。但是他們的背後有我們這個堅強的後盾陪伴著他們一起去面對問題,You are not alone,雨後總會有彩虹。


分享三:
進高中那年開學第一天,早上就接到寶貝的訊息,表示不願意唸英文資優班,要求我馬上去學校幫她辦理轉班,當下我的小劇場開始大爆發….念英文資優班不好嗎?多少人想進還進不去?回家後阿公阿嬤知道了肯定又是ㄧ番碎念,那我又倒楣了,還有為娘的望女成鳳的虛榮心在作祟…所以第一時間我選擇逃避、忽視,沒有想要面對處理,但寶貝的訊息一封一封傳了進來,我才開始有意識她在求救?過午後放下繁忙的工作,去學校跟導師聊也跟寶貝聊,當下我明白了她的擔心及需求,我也開心她能夠有意識地知道及有能力選擇自己未來的路想怎麼走?為娘頗感欣慰😊
再談談自己,這也是我最近問自己的問題,我有沒有清楚自己的底線?清楚知道自己已經盡力而為了,不要再妄想做女媧補天,甚至想要成為那片天?我就只是我,我不是天,夠了就是夠了,過多的好強好勝並不會帶來美好的生活,了解自己的能力、懂得自己的界限、看清自己的底線,那麼我還可以加強什麼?發現什麼?願意提升什麼?繼續吧💪探索的過程總是充滿驚喜跟動盪,還好我心肺練的還不錯,接招!


分享四:
这一周的心得报告,映入眼帘的第一句: ask for help。从小就不敢ask for help,因为求救就代表我没有用,代表我没有能力,我不想被人说我没有用……我父亲在兄弟姐妹中就是被标签为:没有用!可能是自卑感作祟吧,他越被瞧不起就越要装强。从小,我看着家里的状况,感觉我们一家都被瞧不起,长大了,我也继承了父亲的逞强性格,不想让他人瞧不起我,就得让大家看见我什么都做得到。渐渐的,
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我静静。
我在事业上遇到挑战,我静静。
我在感情上遇到问题,我静静。
我被人欺负,我也是选择静静的,不想再被人欺负、瞧不起就得更加坚强。真的是坚强吗?还是硬撑?装强?
在学校里教书18年了,回顾这一段日子里,我真的不轻易ask for help,我宁愿选择硬撑,就算能力不足,真的做不到,我也不愿意说,不愿意承认。为的是展示自己是有能力的,也同时遮盖自己内在那满满的自卑感。
去年在探险家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不对劲,非常不对劲,我才懂得ask for help。才发现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其实并不怎么样,死不了嘛!可能真的缺了那一股勇气吧。
那一次之后,我就懂什么时候需要ask for help了。渐渐的我重新找回了那一股勇气,现在我都会觉察到自己的状态是否OK,如果工作上需要ask for help也是OK的。我终于接受了这个懂得求救的自己。
再看看孩子们,老师最后那4道问题,句句入心吖。我的原生家庭是惯于向做错事的小孩大吼大叫的,记得以前父亲弄丢了他心爱的钓鱼竿,他就向我们三兄妹大吼了,大骂我们谁偷偷拿了他的钓鱼竿去玩,一定是我们的朋友偷了…….结果后来在不懂那一个角落找出来了,但我们几个却已经被骂得狗血淋头。这一种模式可能已经变成了我们的生活模式,有什么事情就大吼大叫,母亲也是一样,由于经济上的挑战,我都是长时间在外教补习赚钱,大小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因此大小宝自小就缺乏信心,最最怕是做错事,一定被大吼的。
我记得跟Max恋爱不久,带了大小宝和我妈妈一起去福隆港高原度假,小宝因刚刚吃饱跟了Max去玩滚水球,回程上加上山路崎岖而反胃呕吐一车,母亲开始念不停,但Max是先确定小宝OK吗?还有吐吗?有头晕吗?确定人没有问题了,我们就开始清理车上的呕吐物。我原本看见小宝吐了一车,在害怕会被骂,但结果却没有,我有瞄到她松了一口气。那一天起,我就常常跟母亲分享我上完Q1Q8后的种种亲子教养心得。母亲已经养成习惯性了,也因为我们两个的理念的距离越来越大,有几次因为教养问题甚至吵了起来,但最近母亲也由起初的不愿意渐渐愿意尝试改变自己的一贯作风。
每次我上完课,我都会分享上课的看见、学到的东西给家人,希望可以在家营造一个安全舒服的成长环境给大小宝,让他们的自信心越来越大,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适当的时候要ask for help


分享五:
當孩子的行為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時,我的反應通常都會有接受,拒絕和忽略。
接受 – 有時候是全然的接受,有時候是像老師說的雖然允許可是不了解她為何這樣。腦袋瓜教我要接受可是心卻不是那樣想。
拒絕 – 我很經常的問孩子怎麼了?這句話可以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在問vs在質問;想了解vs想指出對錯。說實話,真的和老師所講的一樣,有時候真的是用質問和想指出對錯的語氣在跟孩子說話。我相信孩子是可以感s受得到我對他的質疑,這一點我也會努力的去調整。
忽略 – 孩子開心就好:太放縱孩子=沒連結=沒信任=沒安全感就很有可能會有創傷。 有時候自己在忙時也會忽略孩子當時所做的事情,當忙完後才反應過來我不能接受他們那樣做,然後就對孩子發脾氣,這真的很傷害孩子。
上了老師的課後讓我反省了很多。難道不一樣就是錯了嗎?我們應該接納孩子是屬於自己的而非父母的。我知道要做到完全的接納不容易,可是我相信我每天一點一點的努力有一天一定做得到。

求救的能力 Ask For Help
原素:找到有人可以幫助 和 找到東西可以協助。前提是在完全不乏低自己的情況下
我們ask for help是因為現在能力不足而不是沒能力
我自己很多時候都需要幫忙可是不敢說。這讓我回想起我12歲的時候,當時近視眼可是都不敢跟任何人說,只是keep to myself。考試的時候有一題有更改,老師把更改題目寫在黑板上,結果我因為近視看不到,可是又不敢ask for help,結果就讓那題錯了。直到一年後妹妹近視時才敢說出來再一起配眼鏡。我當時到底在害怕什麼?怕被取笑?怕被父母罵?
現在的我還是很多時候也不願意開口要人家幫忙例如幫忙拍照,幫忙換散錢。這個星期有給自己勇氣去體驗ask for help,結果發現到其實開口求救沒什麼好怕的,而且還可以幫我完成任務,認可自己的勇氣
這個星期孩子也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當女兒上網課時,老師提到《困難》這個字,她不明白就問我是什麼意思。我也不會解釋,叫她問老師。這讓我學會很多時候如果真的不明白一些字的意思,不需要怕丟臉假裝知道(平時的我),應像我女兒一樣可以提起勇氣去面對和承認自己就是不明白,問了以後就會明白了。

能幫助到孩子擁有求救的能力最重要是我們身為父母的做示範。除此之外,在一個有希望的環境下,孩子才會鼓起勇氣來向人求救因為希望-》信任感 -〉安全感-》就會有力量(自信心)去面對自己能力的不足。當孩子ask for help後我們能做的是先用心聆聽孩子,然後接住和陪伴他們當下的感受,最後再問孩子可以怎麼協助他們。重點是要傳達給孩子知道的是YOU are NOT ALONE。他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他的背後永遠有我們陪伴和支持著他 – 我覺得這句真的很棒!現在都會這樣表達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任何事,爸爸媽媽都在,都會陪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