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工程師第四班高階』活動學員心得

2023/01/02-2023/01/29

學員課後心得分享

學員一:
总觉得孩子越大,感觉自己好像不懂要怎么去教他。孩子越大,越有自己的主见。当孩子不听话时,总觉得为何孩子特别爱欺负我…

情绪的掌控不仅仅是大人所面对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孩子的身上。最近,孩子会因很小的事情就发脾气,或对我们讲的某一句话特别敏感…当孩子不停恼脾气,我自己在当下也跟着失控…

上了高阶的第一堂课,让我自己一直去反思自己..陪伴不是孩子而是他的生命…每一次我好像只是想要孩子听话,但是好像忘了真正去看见他的需要…每一次严厉指责,每一次碎碎念他,是不是不能把孩子教好反而让孩子觉得妈妈不在爱他…

谢谢这一堂课,又让我看到犯错的自己..

學員二:
活在这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
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我很享受照顾孩子的日子
因为我知道,当孩子逐渐长大以后
他们和我们相处的时间也会随之减少
所以我很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以前确实会有那种很自我的观念
要给孩子最好的,要给孩子最适合的
但是,这些都是孩子想要的吗?
还是都只是我个人认为她想要而已呢?

我开始学习观察,我开始学习允许
因为我清晰知道自己以前是如何走过来的
我不想要孩子走我以前走过的路
我希望她真的能够有自己的选择

虽然现阶段的自己还没有真正做到允许
但我知道自己有逐渐在进步中
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

學員三:
来到这堂课,听到老师说的,其实我们一直说的所谓探索孩子其实我们都是在探索自己。
这句话让我很有感触,是的,家长口口声声的说探索孩子,其实我们并非真正的去做到这件事。我们都孩子把自己的认知套在所谓的探索孩子。我们的接纳也是在自己设下的定义里做所谓的接纳。所以,有时候,我们跟孩子都活得很累因为我们并非真正的去做到接纳这回事。然后孩子就是一直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能力。

如果我们可以做到真正的接纳,我们是可以跟孩子做连接,因为那时候是我们其实是可以让孩子走进我们的世界,孩子可以了解我们。我们也可以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理。

我还得继续去摸索,因为我需要厘清每次我的探索是否真的是探索孩子。

學員四:
哇,好喜欢这一个课题!学了很多,特别是在发问问题的技巧。每一次,我都很喜欢问很多好不好,可不可以。。。上了这一堂课,那天晚上我马上运用(睡觉之前,妈妈要和你聊天一下,您OK了告诉我)孩子听了,好像有点惊讶,然后很快的回答:“ 好啊!”如果是平时,孩子每次会故意和我说反话。。。这一个课题,复习了很多次,因为真的很喜欢。。

學員五:
说真的,说话真的很讲技巧耶
普遍的人,似乎都不会懂得好好说话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带着自己的认知
带着自己的情绪以及偏见来交谈
包括我自己在内

连续好几个星期
我都有好好观察自己在交谈时究竟都说些什么
后来我注意到自己每次在跟小朋友沟通的时候
所问出的语句都偏向封闭式问句
比如好不好,要不要,行不行等等

明明想要去探索
最后却更像是自己挖坑给自己跳

所以,说话的技巧真的很重要
情绪管理也很重要
尤其像我这种很容易因为某些事情就影响到情绪的人
真的需要好好观察自己的一言一行

这一切,都需要经过不停的练习,练习再练习

『親子工程師第四班中階』活動學員心得

2022/10/24-2022/12/26

學員課後心得分享

學員一:
话在心口难开的那种感觉
就犹如《我的肚子里有蝴蝶》般,很不舒服
那种想说又说不出,说出来又担心不被接受,或者被否定
要不然就是被安排,整个人就是乱糟糟的 ~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让我体验到了
其实孩子亦是如此
他们或许会有自己想做的事,想表达的话
往往因为我们成人的缘故
导致他们很容易话到嘴边又往肚子里吞
因为担心不被接受,被批判,或者被否定等 ~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想帮我女儿穿上外套
但她拒绝我说不要
可是当下的时候我觉得该场地确实很冷
所以就勒令她把外套穿上
她心不甘情不愿的把外套穿上去
就继续玩耍
没一会儿她全身冒汗,连衣服也湿了

后来我发现到,原来有一种冷
是《妈妈觉得孩子冷》而并非是孩子觉得她自己冷
原来孩子有尝试表达不愿意
但身为妈妈的我并没有察觉
反而还用一种不好的态度给与回应

经历这一件事情以后
在同等情况下我也学会了看待不一样的回应
相信并尊重她的抉择
毕竟我不是她,我不能代替她做任何决定
我不能以我的个人经验或感受去阻止她去探索她的个人
她不是没有能力,她是被我剥夺了她的能力

學員二:
这堂课后,我试着把自己投注在孩子身上的精力和焦虑收回来,把注意力投向自己,静静觉察一下自己的内在:“我是不是也有拖延的情况?”、“我会不会偶尔也想放松偷懒一下?”,我尝试多问自己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好像瞬间明白了:我在用要求一个拥有完美程序的机器人的眼光去塑造我的孩子啊。“按时写作业,有空了就读书、早睡早起、只吃健康的东西、没有顶嘴、完全服从”,这些要求如果放在我自己身上,好像简直会把我自己压垮。我常告诉自己:“我很自律,这些要求我都能做到”,那“从小到大,是什么原因致使我这么高标准地对待自己,是不是也有某些时刻,觉得特别累?”

嗯…我会学习全然地悦纳自己,懂得尊重自己的意愿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此外,我也会学习放过孩子,放他们去过他们自己的人生,允许孩子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學員三:
這個禮拜,我和孩子聊天的時候,會開始問問他心目中的媽媽是怎樣的媽媽。那些孩子有參與我一起完成的事、工作,他看到的媽媽是一個怎樣的媽媽,他的感覺·是什麽。我想儅一個勇敢做自己的媽媽,讓孩子看到媽媽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我覺得可以,畢竟沒有人是100分的。同時也讓孩子知道,要接受自己有做得好和做不好的部分,人生縂是在學習中成長,即便做不好的也沒什麽,下次再進步就好。孩子在我們聊天的過程中,表達他看到的媽媽有可以讓他為榜樣學習的部分,我為這樣的自己也感到小小驕傲。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是件幸福快樂的事呢!

學員四:
很开心在这堂课学到了修复不协调的家庭关系,原来自己以为有的协调,还是有不协调的时候。我非常认同关于家庭称呼那件事,就是正确的称呼也会让对方清楚知道自己在那个身份角色里,让每个人可以发挥自己的角色和完成自己应该做的本份事。关于情绪失控那方面,自己、另一半、孩子,大家都还有进步的空间,我们都需要学会好好说话与适当地释放情绪,而不至于导致情绪失控。

學員五:
这一句话 :【你会担心他,其实是负能量的堆积】触动了我的内心。从孩子出世到现在,我真的一直在担心她。小时候生病时,担心她;长大了不听话,担心她;功课跟不上,担心她….. 很多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觉到:孩子这么做不好,那样做不对

有一天,因为要到教堂服务,得先出门,孩子和奶奶要迟一点出门。出门前,我不停唠叨,提醒她要带这个,带那个。孩子突然冒了一句:妈咪 , 您说很多次了。我会的咯!我突然觉得孩子是不是长大了,是不是我自己过于担心呢?

很感恩,这一堂课让我好好的去思考,去反省。。。

『親子工程師第四班初階』活動學員心得

2022/08/15-2022/10/10

學員課後心得分享

學員一:
第一堂課過後,每天從腦袋裏時不時跑出來的問題就是- 我了解我的孩子嗎?
課堂上,老師問了很多問題,一一往内看,原來我應該認可我自己一下,其實我了解孩子的部分還算多。
同時也敲醒了自己,很多時候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我認爲也許二寶才三歲,會不小心忽略了她成長的細節,放了比較多心思在七歲的大寶身上。
這些問題是日後可以幫助我多了解孩子們,與他們一起成長。

課程一開始的時候,老師問我們,慶祝孩子生日的時候,有沒有認可自己其實也當了這麽多年的父母?
這個説法也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或許之前有想過- 我生產孩子的過程那麽艱辛,到頭來每年幫孩子們慶生的時候,爲什麽沒有人覺得孩子的生日其實應該跟媽媽一起慶祝呢?我該學會認可自己的努力這件事。

我喜歡老師與我們繪本共讀的-這就是我。
我覺得這本繪本鏈接了我自己,也鏈接了孩子們的心聲。

學員二:
這堂課讓我省思很多
我允許孩子表達自己嗎
我能接受他和我想的不一樣嗎?
上課時 都會覺得能允許與能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發生時
還是很常時候 把很多框架框在他身上
問問自己 我真的有在允許嗎
我真的有讓他覺得 我以他為榮嗎
我們只是當個父母 孩子則得到依靠
這句話 非常認同 日常練習覺察
允許接受孩子跟我想的不一樣

學員三:
很多時候,我以爲有接住了孩子的情緒,上了這堂課後,我才明白了原來不完全接住了。
原來要先有允許去接收孩子的感受、接住了去陪伴他、然後接受他的感受,讓他知道我們同理他。
這才是整個感受的釋放過程。
很多時候的以爲接住,其實並沒有,到後來自己的情緒也出來了,吼叫方式的育兒模式真的很疲憊,也為孩子樹立一個不好的模樣,孩子們有樣學樣,整個家庭的氛圍就變得很緊張吵鬧。這一堂課再次的敲醒了我。

學員四:
在孩子做选择时,我们常会以对孩子「好不好」,「对不对」去判断孩子的选择,用我们的认知和经验帮孩子的选择打个对错。对错论不但夺走了孩子探索的机会,也夺走孩子为自己选择的能力。

在不违反道德和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孩子理应被给予选择的权利,允许去探索自己的人生,创造新的可能性,同时学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选择是因为孩子想要的,而不是大家希望他要的。

學員五:
上了这么多堂课,
我改变了什么呢?
我那固执不停转牛角尖的想法改变了一点(虽然还是会转牛角尖)
我那急躁的性格,改变了一点 (学会放手,让孩子探索自己)

同理心建立的八個步驟
对我很有用
提醒自己不再吼孩子
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親子工程師第三班高階』活動學員心得

2022/06/20-2022/07/18

學員課後心得分享

學員一:
原来探索是不给提示不做任何预想设定。 其实也就是在说,不要预想不要设定小孩要长成什么样子。只要用心陪伴他成长,让他自由快乐长大,这就是最奢侈的礼物了。

學員二:
女儿现在这个阶段(2岁8个月)有着很强烈的探索。无论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完成,而且也会说自己可以做到。
透过允许让她探索,可以让她建立自信心,而且还是可以让她自己有着体验的感受,这确实是让她学习及成长的时候。
以前的我,都是妈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求尝试做些什么,都是一句你还小,你不能,就是很多借口。所以这也是让我变得不爱探索也有着强烈的依赖及失去了自信心。
这很幸运的是我努力学习,上课然后也允许自己体验再论证到允许女儿探索可以看见那么多欣慰的事。
在我们的日常,也尽量的让她有主导权利来选择,对话也会让她去思考。
虽然这个探索期确实很考耐心,也难免有时候自己失去了耐心,但是如果给予满满的探索,得到的是女儿的配合。所以我尽量不再阻止女儿探索,若有危险性的动作会先解说然后陪伴让她完成。

學員三:
这一堂老师提醒着我看回自己的初衷。来上课最重要真的是想要拉近跟孩子的关系而不是越走越远。
老师提起了[矫正]这个词,真的敲痛我。有时候真的很容易自己卡在一些点上,很容易失焦会不记得这些是让我们的关系越走越远的元素。
回看自己这个觉察时会觉得很痛很后悔很生气自己做出让我们疏远的举动,心情连续几天都不平静。

學員四:
體驗論證是每次孩子們都需要的。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接受
我很常把自己放大他們需要矯正的地方,曾經孩子說過我只看到她的不好。當下我有被敲到的感覺,驚醒了一下。原來我是這樣的,我有點挫敗感覺。因為我盡然只看到缺點,當下有點不能接受。過後稍微與自己對話了一些些,開始釋懷了。我才慢慢的轉變。

學員五:
这期课程让我更清楚知道其实自己的情绪是因为对孩子有期待,来自于自己的欲望而造成的压力。如果撇除欲望与期待, 每天当作新的一天, 看着孩子的成长与进步都是非常开心愉快的事。纵使我的进步是缓慢的,偶尔带着情绪的, 但是至少我知道是为何,该如何去改变,接受,成为更好的父母,陪伴孩子成长。 当然,课程结束我还是会不断的学习与自我反思。谢谢老师!

親子工程師培訓課程心得1-1-10

分享一:
探索身为家长的你

我要成为怎样的妈妈?我一直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
我期待的又是什么?

女儿一直都很懂事乖巧
然而当他偶尔闹情绪时,我们却一次次的打压他
我们似乎只接受他好的一面,而不接受他「不好」的一面(闹情绪的时候)
我真的拒绝太多与孩子连结的机会
直到女儿开始情绪暴走,我觉察自己忽略了他的情绪

我开始往外寻找。。
我买很多玩具给他,希望他开心,也希望可以打发他的时间
我安排很多节目带他到公园玩,然而都是他玩他的,我和二宝坐着看他
渐渐的,我发现买的新玩具满足不了他,他玩没几下就放在一旁不玩了

一天,我跟女儿说妈妈今天要带你去哪里哪里玩
她回说,妈妈你不用一直带我出门,我要你陪我玩
那一刻,我才停下。。
女儿要的只不过是爸爸妈妈的陪伴,存粹的陪伴
而我们却常以「我很忙,别烦我」把他给推开

每次女儿有突破的表现,我们会奖励他吃他最爱的冰淇凌,巧克力或坐一次车车
在他认知中,奖励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很棒的事
前天我们经过卖手表的档口,我记得女儿一直想要一只手表。于是我让他挑一只,然后付款。
离开档口,他兴奋的望着我说,妈妈为什么你会买手表给我的?
我心里闪过一百个答案,然后自然而然回说「因为妈妈爱你」。
这个答复我感受到女儿满满的感动(依稀记得他那双在发亮的眼睛)
当下那个moment,我感受到爱你真的可以那么纯粹。。送礼不需要有条件。。

喜欢老师说的「家庭生活就是一场场派对
我觉得我们的家的生活太乏味枯燥了
老师也让我看见,我们家已经好久没有欢笑声
每天上演的都是哭闹与吼叫声
刚巧这星期我弟弟生日,我们一起在家庆祝
一起聊天,一起玩桌游
虽说是弟弟的生日,但最最开心的就是女儿!
接下来我会试着让家里每天过得像派对一样!


分享二:
不知不觉,我已经上了10堂的课。

这10堂课里,不能说我全然吸收,但是我在努力着去让自己更进步。
也发现,这10堂课里,不只在探索我跟孩子,也在探索了我其他面的关系

我改变与提升了什么呢?
我改变了我那固执不停转牛角尖的想法,更易知道我遇到状况时我该怎么做?
我又提升了什么呢?我的思考与写感想能力也提升了不少!前面几堂课,要交作业时坐在电脑前几个小时都不知道要写什么,现在却进步不少。
此外,还提升了我对孩子们的接受度包容度,学习不情绪勒索他们,耐心包容心也提升不少,也开始学会允许,同理,接受他的不一样

不止我的进步,我的老公也随着我的碎念分享也在自我提升。
看到他处理孩子闹情绪的方式,让我很感动。因为以前家里的人不管是谁,只要孩子一闹情绪就会藤便侍候。

我是一个奖赏分明的妈妈,我世界不是黑就是白,直到我上完课后,我觉得彩色更能让身边的人想靠近我多一点点。
那天,家里的小朋友又因为小事找我【主持公道】。
小姐姐就跟小哥哥说,你再弄我,我就跟舅母说。
她妈妈就问,为什么不是找妈妈,而找舅母呢?
小姐姐接着说,跟你说有用吗?你都不理我的。

我真的没想到当他们为了小事ASK FOR HELP时,我给的小帮忙却让他们对我这么信任
如果是以前的我,我当着是一个赞美,随后就忘了,这次我多了一份感动,因为没想到平时严肃,让人害怕的我,在她心目中有小小一席之地。
原来要走进他们的【心】,看似容易,却也不简单。

陪伴,关心,聆听,同理,真的很很很重要!

很喜欢老师 说,【我们的家庭生活就是一场场派对】,很贴切的形容,又让人易明白!
【派对】,让人有家的感觉。
【派对】,在生活里真的很重要,少了它就没了仪式感。
【派对】,让人很放松也可以更靠近彼此多一点点的地方。
派对】,一个有人,有活动,有趣,有吃喝,有笑声,有话题,有爱的地方。


分享三:
大宝小时候总是会有意无意的和我提起他的梦想。他说他希望以后有自己的车。这辆车很特别,有翅膀。可以飞也可以走陆地。是一辆很先进的车,可以载着一家人到处游玩。当时的我,就觉得他童言童语。不把这件事放心上。直到上了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深深了解到这就是孩子想要的未来。的确他的未来里是那么的酷,充满了创意和AI。而这样的未来真的是我能适应的吗?而我却从未正视过这个问题。上了课,才知道,我需要面对,我真的需要不断的成长,让自己跟上时代与孩子的脚步

生活中,我多数以负面在看待孩子。每一次我都希望孩子快一点,跟着我的脚步,跟着社会的脚步却忘了孩子的节奏。做功课时,我犯了更大的错误。我总是以自己的恐惧与情绪出发。情绪来时,常常会问孩子你就不能好好的做吗?爱整齐的我也常希望孩子跟着自己的摆设方式。原来自己一直都在破坏孩子的探索。更严重的是当自己忙起来时,尽然还和孩子说我很忙,不要烦我。这堂课真的叫我要好好反省。

最后的:家庭生活就是一场派对,确确实实的表达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庆幸自己当初辞掉了忙碌的工作,进入了比较时间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家庭生活变成一场派对


分享四:
家庭派對,這個歡樂真的來得即知即行,從前從來就沒有的一個體驗,在沒有任何一個節日裡,孩子說到想吃燒烤,談著談著就去買了材料晚上就來了燒烤會,就真的是我們家裡幾個人一起,老公做工回來看到問,今天什麼日子怎麼在家燒烤。

是的,誰說一定要有日子才能有燒烤會,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才可以一家人開開心心一起吃喝聊,其實任何時候任何時間不需要理由也能一起瘋。這一段時光有打破了我們家的傳統概念,一轉眼已經是上個月的事了,歡樂真的很簡單

打破傳統思想,開心是沒有限定的,也不知只有節日才可以有一個派對,家裡的氣氛增添了不少色彩,也增添了生氣

不断不断地提升自己,可以与孩子并进,这期间提升与孩子的互动,跟老公的互动了解也加深,无形中关系也变得更亲密,我体会不是肌肤的亲密而已,而是心更近了,感觉他变柔软了,他对我的疼爱有加,会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一起谈,我的耳朵也会好好听,我在想这铁树也有开花的时候,这等待及学习是值得的,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家人们同时也能感觉到家庭气氛的变化,其实我们是在一起提升和进步中

学会相信孩子,给他他足够的时间去探索,看着他们的脚步一步一步成长,能够表达内心的话,我想这是我的示范,示范里没有秘密,没有家庭秘密,他们必然也会感受到。我们在同一个家庭环境里大家无形中改变,可以什么都告诉他们,什么话题都可以聊,甚至聊到我不会的,我会听他们说这是怎样怎样的,把权利交回给他们,允许真的允许,接受允许后带来的结果。现在做我自己还蛮开怀的,看到的都是老公孩子的亮点感谢自己成为了真实的自己,卸下伪装讨好的面具后,整个人轻松了


分享五:
实践下来的这一个星期我开始遇到了挑战,孩子开始会无理的要求无理的哭闹,他开始察觉我对他的方式有了改变。或许不安妈妈的改变,或许他在探索其改变的界限。但冷静坚持了下来我看见了其实我与孩子的距离是越来越靠近的。

在这10堂课里给我最大的价值是让我把爱带回家。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每堂课题所谈论的了解允接受都是一颗颗的爱。是父母给我的爱,是家人给我的爱,也是我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爱。这期间让我看见了孩子头上的那颗星星。从每个小细节去探索自己与孩子,让我和孩子的亲子活动上更懂得去聆听协助孩子,去接近孩子的心

因为这样有了一个同理他的机会。在他这个3岁半的年纪给予他更多去探索的空间。而这不仅是对我,这还影响了先生。在这期间让我看见了他无论是对孩子,对我还是对他父母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正面转变.

而我在这期间也不断的重温父母给予我的温暖。也让我看见了除了拥有幸福的家庭关系,我还拥有一个幸福的婆媳关系。

我和妈妈有每日通电的习惯。拿了课程以后,最近和妈妈通电话时除了和他分享每天状态,也会常常和他聊起小时候的事情。我向他感恩过去他给我的育儿方式。感恩他在我小学被别人说我丑的时候,他常常把我抱在身边对我说,我是最漂亮的孩子。感恩他在我在巴士被男同学欺负的时候,他为我上巴士和那群男同学说理。感恩他在我气馁生气颓废的时候对我说,(girl你不要这样)(girl妈妈会支持你的决定)(girl我等你回来)。我也感恩他,即使长大了他依然像是个最好的朋友倾听我的好与坏,让我无需刻意修饰,自由的做自己。这期间让我觉得我和妈妈关系是圆满的。

上了堂课之后,让我看见自己能修正的地方。在修正的过程虽然还是会遇到各种挑战,但了解了孩子心理需求后,不会像之前一样暴走起来就对孩子情绪勒索。每当看见贴着冰箱的那几本绘本图片,坚定这个方向就是我想要和孩子去的地方,就这样一关关的过去了。
坚定的方向,让我也不必听了别人为了(我和孩子好)的意见,对孩子施加一些我们彼此都不舒服的方式。
孩子也因为我和先生的改变而改变了。这段期间他更懂得表达自己,有时候小小的他还会为自己坚持的选择更勇敢的表达。以前我总觉得孩子除了车以外就没有其他喜欢玩的东西。我也一直认为他缺乏探索能力。但这几天他把他冷落了的化石恐龙完成,他也会邀请我一起玩一些被他冷落了的游戏。这才让我发觉,他并非缺乏了探索能力。而是我的情绪勒索了他,我的语气,我的指示,我的脸色阻碍了他。
而我最开心的是,这期间有的变化让我感觉我们家有在重修家庭模式,我们都在共创我们自己的家庭模式。而这个模式是彼此舒服的,健康的,有爱的。

親子工程師培訓課程心得1-1-9

分享一:
这个星期过得糟透了!
我留意到我与先生,我与女儿,还有先生与女儿的沟通方式很有问题!
我发现女儿说话的方式超像我和先生,大家说话的方式都是在刺激对方,让对方更不悦。
这星期我试着控制自己的嘴,不要说出难听的话,然而好几次都破口而出。

因为疫情,我和先生长时间在家里。
表面上家人都相处在一起,然而先生长时间忙于工作,而我多数时间都是在照顾二宝。
女儿只好顾着自己玩,看书,不然就嚷着要看电视。
我也会因为女儿一直要看电视而感到烦躁。
老师在课堂上提到【每一个有趣填补每一个无趣】,这让我重新看待这件事。

我们每天重复着一样的生活模式,好久没有坐下来好好的沟通了。
最近女儿也有了很多情绪,我们没有做到聆听,而是用告知,训话,为难,批判,建议的方式来处理。
当然女儿也不收这套,她的情绪不但没处理好,反而越来越糟。

存粹的沟通
我和先生都非常需要学习。。


分享二:
我是全職媽媽
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孩子身上
但是這堂課卻敲醒了我
我的人在 心卻不在孩子身上
我的時間大部分都花在處理家務 準備三餐 督促功課
少了陪伴
少了溝通

很多時候希望孩子動作快一點
讓我可以完成這個 再往下一個代辦事項
再不快點 就沒有得看電視
如果你趕快做功課 等下就可以吃一顆巧克力
這些情緒勒索的句子
雖然知道是不應該說出口的
卻還是控制不了
雖然他們的動作是快了些
但是我的心卻是內疚自責

繪本 停電了
讓我很有感觸
我很忙 你自己玩
這句子我也曾經說過
閒下來的時候 也只想躺著或者滑手機
陪孩子玩 不是我的第一選擇
真的要等到停電了 我才可以靜下來好好地陪孩子嗎?
我不想這樣
謹記老師的提醒 將每一個感動 化為家的力量
提醒自己 孩子需要我的陪伴 一起共創我們的美好回憶

我以為一些孩子會沉迷於電子遊戲
是因為遊戲裡的刺激 即時獎勵 畫面豐富等
這些的這些 滿足了他 而這是其他所無法取代的
但我少了最重要的一點 有趣VS無趣
這個無趣到底癥結點是甚麼 我們有了解過嗎
這個無趣是我們所造成的嗎
追根究底 我們還是要先了解孩子
了解他們的想法 聆聽他們的聲音


繪本 愛花的牛
很久以前就很喜歡的一本繪本
費迪南很確定自己的喜歡
不忘初心 堅持 淡定
尤其喜歡他坐在樹下聞花香的頁面
如果孩子找到了他的喜歡
很堅持 很確定的喜歡
那應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身為父母的我們 不必去管這樣是不是和其他人一樣
儘管去支持他 成為他的後盾 那就好了

提醒自己
以對等的高度和孩子說話
要微笑 要點頭 安靜聆聽
聽他說故事
抱抱他 握住他的手

讓他走在前面 幫他提東西
讓他知道何感受到我愛他


分享三:
時間是什麼?我們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實際上做了什麼?時間到底用到哪裡去了?

近年來,我愛上了上課。喜歡探索以親子為出發點和心理學的一切課題。這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的,從一個毫無親子陪伴概念,到如今的我會願意把時間消磨在和孩子溝通,我覺得這方面我做得還算可以,只是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雖然如此,我卻非常抗拒陪伴他們溫習功課。因為即便我有再好的溝通能力,情緒卻總是在教他功課的時候會失控,原因是我沒有耐心。而且發現若自己親身教學,很自然就會對他們的成績變得有所期盼。最怕的是失控時會脫口說出一些無心傷害的話,比如:為何你總是記不住,我說了差不多十多遍了, 你怎麼就是學不會?算了,你不用念了,反正你就是不會,我也累了所以不想再浪費我的精力。

曾經,我對大寶說過這類的話,之後當然很內疚,所以需要和他一起做修復。他也因為我的沒耐心,至今都很怕找我教他做功課。我也深深地知道,在教導課業這一塊,自己根本控制不住急躁的情緒。在行動管制令的日子,我就變得更沒耐心了,要居家工作,還要照顧小孩。我知道這方面比較缺乏耐性,所以只能讓安親班的老師代勞去輔導他完成所有的網課。我只是在自己沒那麼忙碌的時候,去督促他完成作業。MCO的這段過程,多半是我的媽媽有空時陪伴他複習功課。仔細一想,慚愧,我根本沒有花時間去了解同時也被關在家中孩子們的想法和需要。一味只顧著自己的情緒,忘了他們的不安。

孩子們通常上完網課後,會看看動漫或打打遊戲。由於不想他太沉迷於網路的虛擬世界,所以每次我都很想阻止,可是因為工作而無法分身陪伴著他,當下就會很氣自己那份無奈的容許。他也表明自己不想做其他事情,因為對他來說都是一些無趣的活動。加上我無法陪伴在側,因此他只能選擇他認為有趣的活動中去填補了其他的無趣

上完第九課,我也開始懷疑自己現在努力的溝通,到底是為了讓孩子更了解我,還是我自己去了解孩子?我到底有沒有好好地去同理他或去傾聽他內心的感受?我會不會也是害怕自己和其他家長不一樣,所以努力想要變成別人眼中應該成為的模樣?

Jason老師說不要等到遺憾來臨的時候,才開始和孩子溝通溝通時先聆聽他要講的,再表達你要說的。過程要以善良的模式而非以情緒勒索來出發,我們才可以把我們要傳遞的話好好地傳達出去。只有通過了同理,才能夠相互體諒。若不要讓孩子到最後變成你要他成為的樣子,先必須放開了身上的東西,才能做真正的自己。除此之外,父母的耐心,支持與陪伴也是很重要的關鍵之一。

親子互動,溝通永遠是最大的橋樑。如果溝通的方向不一樣,他們永遠進不來,我們也會進不去。 只有達到了同感,雙方才能同理。

#不容忽視 #溝通的魅力


分享四:
溝通的魅力
在女兒還小的時候,要做到平行的溝通是有點難度
老師提出來的幾個造句練習, 我還真說了不少
怪不得女兒小時候不跟我親近, 原來我一直都在用情緒勒索
並沒有認真地跟她溝通, 一直都是希望他能了解父母的苦心
這也讓我想起一直在我記憶裡爸爸跟我說過的話:
如果不是為了你們, 我已經跟你媽媽離婚了。
我突然間想起當時的自己是真愣在那邊, 不知道該如何反應
只是那個畫面, 那句話,那個表情,牢牢地印在我的腦海裡
有點感覺自己是爸爸不開心和壓力的源頭之一, 那個感覺並不好受
有個聲音說:如果沒有我們, 爸爸可能會快樂一點
我默默的在我的心裡說, 我以後的家不要這樣吵吵鬧鬧
我不要無理取鬧,有什麼事,還是沈默比較好, 這樣也許會減少衝突
長大了,我真的沒有吵吵鬧鬧,我真的沈默不語這對我跟先生的關係其實也是沒有幫助
這次看得很清楚溝通的重要
到底我在溝通的是什麼, 我真的有用心了解對方嗎?
還是一味的講述自己想要的
只有平行的溝通才有機會做到純粹的溝通
不只是要聆聽對方要講的
自己也是需要表達

表達自己是我一直需要練習的
提醒自己溝通不是要告知,訓話,為難,批判和建議
而是真正允許孩子表達, 耐心的聆聽, 同時也要表達自己
一切都要在平行的方式進行
繼續加油吧!


分享五:
妈妈:要吃什么自己点
孩子指A
妈妈:不可以
孩子指B
妈妈:吃会饱meh
孩子指C
妈妈:又吃回一样的
最后妈妈点妈妈想孩子吃的
而不是孩子要的

两者之间
Connect 不到
那何来沟通

孩子每天在一起
但是沟通有多少
孩子要的是什么
你了解他活的是
什么样的人生吗

孩子快乐吗
孩子愿意与你分享点滴吗
他的话你听进去

你是在沟通还是在告知
你是在沟通还是在训话
你是在沟通还是在为难
你是在沟通还是在批判
你是在沟通还是在建议


已经来到第九堂课了
难是因为
跟自己的认知不一样
不难是因为
走着新的路
开始有些
不一样的变化
我也愿意等待
不一样的结果

親子工程師培訓課程心得1-1-8

分享一:
同理心的建设,在生活里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环,你没有同理心去同理对方就表示你没有接受他的感受,关系可能也会因为如此而渐渐疏远。

认清自己的四步骤,【行动】【行为】【态度】【想法】。上课前,我很不解为什么孩子做了某些事情,被我骂后会有如此的反应。
原来这也是他们表达自己的一环。

如果细心的去陪伴,探索小孩,真的很发现他们每个行为动作态度想法都是有原因的。
很多时候是我们选择性的忽略,所以才造成他们的【叛逆】
为什么会【叛逆】呢?因为他不符合我们心中所想,所以我们就认为他们很坏蛋
所以就会出现一堆情绪勒索的话语。

最近,我女儿很害怕上学,我一开始以为她存粹看人家哭,她也哭而已。。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呢?因为她是很爱上学的小女孩,每天都跟我说她想去学校,我真的很想不通为什么忽然间这么抗拒。
以前,我会把她丢给老师就直接走人,因为我看到她哭,我心里不好受。
这次,她连续哭了几天,间中我有尝试问她为什么,她都不爱搭理,跟学校沟通了,发现,原来最近老师要他们上台跳舞,
女儿属于比较害羞的,她很不喜欢被大家关注,所以每次她要上台时,就很压力。
我就开始在聊天中发现,她不喜欢跳舞,认可她很勇敢的曾经尝试,连结她的害怕,给她一个深深的拥抱,她告诉我,她不想跳舞,我答应她我会去跟老师沟通。
那天之后,她又开心上学去。

上完这8堂课后,也看看自己 还有 看看老公怎么跟小孩相处,发现,我们都是传统的人,都会用自己的观念 想法 或者 情绪勒索的希望逼他们乖乖就范,当然我有上课,所以我的情况比老公好很多,只是有时赶时间或者压力来袭时,本性难免会跑出来。

这8堂课里,我感觉我开始慢慢接受,接住孩子们的情绪,允许他们表达自己,信任他们后发现他们的不一样之处。
平时被贴上【坏蛋】【不乖】【没礼貌】【叛逆】等等标签,其实是我们都没有用心在了解他们而给他们贴的标签。当我们慢慢去探索小孩们后,会发现,他们并不是标签上的他们。其实他们都很独特。只是每个人的表达方式,跟要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分享二:
在上第八課之前,我和孩子之間還真的發生了一件同理心衝突的小插曲。因為疫情,馬來西亞實行了行動管制令。這段時間以來,由於孩子們無法上學,所以校內的課程只能在線上完成。對於一個八歲的孩子而言,突然間需要適應清晨7點半直至1點中午,全程以視頻進行的新教學常態,其實蠻不容易的。

那一天,我無意間發現他在上課的時候,沒有專心聽課,而是私下和幾個同學在留言區滔滔不絕地在聊天。我得知後,當下真的太生氣了,就狠狠地訓斥了他幾句,覺得他的行為很不尊重在線上的老師。他被我碎念一輪後,默默無語看起來有點委屈。到了夜晚睡覺前,為了要更深入地理解他的行為,態度和想法,我們來了一場心靈對話。

我:為何你今天上課不專心?
他:哦。。。因為有點太沉悶了。
我:那也不可以在老師上課的時候,在留言區和同學們聊天啊。
他:媽媽,我知道。可是,我就是忍不住。上了三個小時的課很累很悶。而且那時老師講解的馬來文我一句都聽不懂。不知道她在說什麼。 老師說時間不夠,無法可以讓學生公開提問問題。

聆聽的時候,由於我想了解他的感受和想法故沒有打斷他,讓他說出他認知中的委屈,講解真相。我沉默了好幾秒。。原來我和他的認知,根本就不一樣,我覺得他不專心,他不尊重老師,他不應該這樣沒禮貌而是應該好好地聽課。。可是,實際上他是因為聽不懂,太無聊沉悶而分的心。

(Jason老師說,孩子如果和我們的認知一樣,就可以尋找到方向,認同感和模式。反之,不一樣的話,孩子就會開始混淆,迷失感而找不到自己,因此,家長的同理與陪伴真的很重要

我:原來是這樣,可是就算是這樣也不可以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做別的事情,這個舉動其實真的很不尊重老師。那。。你覺得老師可以怎麼做呢來幫助你呢?你希望老師可以怎麼做會比較好?

他:我希望老師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pop quiz,運用一些YouTube有例子的視頻,或和我們互動一下討論例子的區別。。。

當他發表完畢的時候,我點點了頭,認可我有聽到。其實,當下的我非常引他為傲。我也意識到自己原來並沒有好好去了解他當時上課時內心真實的感受。

我:你這個想法真的太棒了,媽媽覺得很有創意。而且那些方法,聽起來上課真的會比較有趣。只是,線上的老師可能現在還無法做到,因為時間倉促的關係,每一個科目和每一節都有點太短了,老師根本來不及用pop quiz和視頻來講解。所以,我們偶爾在某些情況下也要同理老師一下,他也不想的。這只是過渡期,等我們回到學校上課,情況會變好的。

他:(默默地點了頭,理解老師的為難。)嗯,好的媽媽,我知道了。我以後會專心一點,體諒老師的感受。

那夜我們互相給了對方一個擁抱,這件事就圓滿結束了。

Jason老師在針對同理心這個課題繼續問道,大家有什麼感覺,有哪些發現?比如你的感覺和孩子的感覺,有沒有不一樣?畢竟,你的感覺是你自己的感覺,你的發現是你自己的發現,這和他自己的感覺和他的發現是不一樣的。因為這樣的立場,你只能代表你,無法代表其他人。包括我們的孩子。

經過這件事後,我深深地體會到,同理孩子的心,真的很重要。我的感覺和我的發現,真的只是我的立場,我的認知而已,並不可以成為一個框架放在我孩子的身上去做任何判斷。我們與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方向一樣才會有同感,才會有同理。敵對的話,他們進不來,我們也會進不去。

建立同理心,讓他說出他的明白,耐心地陪伴,讓他知道他不孤單


分享三:
这几个星期上了亲子工程师有很多复杂的心情。
刚开始很有能量每次上完课后就会努力做功课。
观察自己与孩子们的互动,问题出现在哪里。
然而会去修正修改。
随着过年期间与过年后,又偏离了。
控制不到自己的脾气,有时自己也很懒。
直到第8堂课老师那天的一番话点醒了我自己。
我好像应该要继续往前,不是原地踏步,再靠近孩子,不要前功尽弃
这一堂的认清我觉得打开了我一直以来的盲点
一直以来我以为让孩子快乐的做自己,不需要跟人家一样。
当孩子看到人家有,他也要的时候。我一直告诉孩子不要跟人家一样。
原来,我一直只是在把我的感觉,发现套在孩子们身上。
我的感觉是我的感觉
我的发现也只是我的发现而已

这堂课我才觉察原来一样对于孩子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我长大了,忘了自己童年的时候也是寻找一样。
一样与不一样实在太大的学问与课题。
今天我视乎看懂了一些(不敢说100%)
所以我觉得我现在自己要做的是认真用心与孩子建立同理心

親子工程師培訓課程心得1-1-7

分享一:
这一堂,真的很令我很震撼。老师只是用了一个图表,先来让我们来放另一半的位置,来看看伴侣和我们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所谓我们常听到的, 对方可能在你身边,但是你却感到很陌生! 一个图表,就只是换了一个方式,让我们去了解,伴侣和孩子,甚至是家人,在我们心中的那个位置。 数目的位子来了解大家关系的距离,其实就是内心对对方的接受度。换句话说,就是你能接受对方百分之多少! 我们如果可以接受伴侣,孩子,当他们越靠近我们,我们就不会对对方有怨言,也不会希望和要求对方改变这,改变那个。其实这个图表真的可以很清楚让我去看看自己和家人的距离,而这个距离,并不是个体上的距离,而是心。心的距离才是最关键。很好用的一个图表。

关于孩子在家到底有没有一席之地? 我们到底有没有让孩子参与家里的事情。大宝今年迈入十一岁了,当她发现一些发生在家的事,她就会开口问我。有时我的确觉得讲了你也不会明白,也懒得解释太多。但是她就是会不停的追问。经过这一堂课,原来我应该还我孩子一个在家的一席之地! 当然,也不是每次都没有让她参与。其实我真的觉得她长大了,应该要相信她,而不是抹杀她知道家里发生一切事情的权力。 这令我联想到,上个月,丈夫的姨丈因为新冠病毒离世了。一般华人传统,都会通知身边的亲戚朋友。丈夫有个姨妈是pakinson 病患,她的孩子(丈夫的表兄弟)因为不想老人家伤心,过问, 而选择不让她知道。其实,这也是抹杀她在家的一席之地啊!我们常常觉得我们不想去让对方担心,但是,她是有权力知道的呀! 我们常常自以为是的觉得是为对方好,但是事实是真的如我们想象般的吗? 孩子,我们也常常觉得他们小,不知道,其实,这都是我们大人觉得他们没有能力。

其实孩子真的可以有超乎我们想象的能力! 其实就是大人一直都没有让孩子探索! 如果我们越不相信他们有能力,他们也会觉得无趣,也停止了探索。其实回想自己的过往,能够有今天,可以有自信,不是都是自己探索回来的体验吗?自己体验了,才会根深蒂固的扎根,那个才是永远属于自己的!父母免不了比较,这个原来是致命伤!要探索孩子的能力,不要比较! 当我们大人在引导孩子的当儿,我们会不自觉的添加很多对错论,对错论都会让孩子不想再继续探索。孩子一定要继续探索,才可以让自己发现自己有的能力。有能力,才会有力量,这是一辈子的能力,我相信这个力量和能力是可以非常爆发性! 孩子其实真的很希望被看到!常常在我无意之中发现孩子一些能力,然后在平时谈天时,讲了出来,我可以看到孩子的眼神,是如此惊讶,是会心一笑的那种笑容! 我们大人也不是如此吗? 这是一种肯定!

好喜欢这堂课的两本绘本– 越想越困难,越做越简单。 其实单看书名,就很喜欢。我常常在工作方面,遇到难题,一开始就会慌,就担心无法准时完成。但是当做了下去,其实不难,而且还可以准时完成。久而久之,我真的发现,其实想,永远会是一个绊脚石。只要勇往向前走,是可以看到曙光的! 平时都在告诉孩子,不要慌,相信自己的能力,绝对可以完成的。庆幸自己有察觉到这个,在教养过程中并没有漏掉这块。鼓励孩子,其实真的很重要! 当然,我觉得,只要有信心,踏出第一步,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第二本喜欢的绘本是– 大象再见!
听完这本绘本,我哭得好惨! 大象就是有那个信任,小老鼠总有一天会明白,会成全它的! 真的哭惨了!也很感动,大象就是有那个信心,继续的陪伴,直到小老鼠接受和放手。 多么的感动!

很喜欢这一句。—- 家,永远是成长重要的元素!会永远记住这个!家,除了是给孩子成长的元素,也是孩子的避风港!大家一起努力和孩子一同创造不同的未来!


分享二:
我知道我對老大的接受度比較低
每次都只是看到他的不足
通過老師這個畫距離的小熊
更明顯地看到我們之間的距離
我不想這樣 不能接受
我必須做點甚麼 來改變這個關係 拉進我們的距離

還記得在台灣留學時
婆婆生病去世了 可是我卻在葬禮之後的一個月才知道
當下的第一個感覺是 為甚麼你們不告訴我
難道我不是這個家的一份子嗎?
原來我在這個家甚麼都不是
這個感覺一直牢記在我的心

還好遇到了coaching的免費體驗
將最近上了課後的混亂思緒 釐清了
教練和我一起設定了目標
再討論了幾個具體的方法
我的混亂源自於對孩子的不夠了解
一直看到的都是孩子缺乏的力量和能力
要先從生活中的大小事 來觀察孩子 紀錄
練習在說話前先寫下來 然後再把好話說出口
一切都要從行動開始

提醒自己
很多事情都是愈想愈困難 愈做愈簡單
不要再在自己的小劇場裡面打轉

大象再見
邊聽著 眼淚就流下來了
一切都會很好的
好希望自己和孩子的關係 可以像老鼠和大象一樣
互相支持 互相依靠
可以互相給對方力量

以這個遠大目標為出發點
相信我和孩子都可以做得到


分享三:
關係的距離是內心對對方的接受度

當我把我的圖表畫出來後,發現到我對孩子的接受度還高過我對先生的接受度。
老師也提醒了我們去思考這關係裡發生了什麼事?是我嚮往的嗎?
自從當了母親後,我承認我的確忽略了先生,凡事都以孩子為主。對先生的語氣不再像以前那樣細聲細語。總是覺得自己當媽後一切都變了,我變得更強勢,很多事情沒辦法放下面子去跟先生說,也開始對先生在教養孩子過程中所說的話和做的事挑三挑四,很多事情都無法接受。我甚至有想過如果沒有先生,我還是可以帶著2個孩子過生活,因為她們兩個對我來說最重要。寫了這段後讓我聯想到我的父母關係中我的母親的角色也是比較強勢的。

可是這是我真正想要的嗎?雖然我對先生做的很多事沒辦法接受,可是我發現到他的存在與陪伴依然帶給我很多力量。一起看電影,一起吃宵夜,一起聊天,一起分工合作的照顧孩子,真的需要認可他是個神隊友,而且也很愛我。

願意做什麼? 應該多多認可老公為我和這個家所付出的一切,少點碎碎念,放下自己的面子放下自己表面的堅強,展現自己的脆弱。

站起來的力量
孩子在家裡有一席之地嗎?
有時候我會一直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跟他交代或問他,幫他做決定就好了。原來這樣我沒尊重孩子也是這個家的一份子。這個星期我們得知孩子一直很喜歡的一位老師在下學期會被轉到其他分行,我知道後有讓孩子知道這件事,一起商量看下學期要怎麼做安排,讓孩子知道她的聲音也是被聽見的。
當老師舉出例子-父母生病但沒告訴在準備考試的孩子,也讓我聯想到我的媽媽之前生病也沒有第一時間告訴我們,當時我被嚇哭了,可是沒有覺得到自己沒有一席之地因為我一直以為父母通常會害怕孩子擔心所以選擇不說是正常的。上了課後,讓我思考了這點-當父母害怕孩子會擔心而不去說時,到底是在害怕什麼?擔心什麼?難道孩子沒能力去接受或面對嗎?這讓我看見父母應該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面對所有的事情,孩子也是有權利知道家中大大小小,好壞的事,相信他們有站起來的力量。就是要「相信」孩子。

在人群中可否找到一席之地全賴你有沒有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們通常看到的是孩子擁有的能力還是缺乏的能力?
我很常會放大孩子缺乏的能力像是與外人溝通互動,自理,生活,而開始去擔心然後一直想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到孩子,而沒去相信孩子有自己的節奏,應該接納當下的他們。我也發現其實孩子擁有很多能力,只是自己每次會當作理所當然,沒去放大他們擁有的能力,也忘了去認可孩子。孩子擁有最大的能力就是愛與包容,完全的接納我們當她們的父母。

孩子就像《我的禮物呢?》故事裡的箱子,我們看到孩子的能力能做什麼,什麼都可以做,只是我們有看到嗎?如果有,要繼續探索孩子們的能力而不是把他當作只是一個箱子。我們需要允許孩子親自探索他們自己的體驗,而不是用我們的認知去引導孩子這就會引起對錯論。

我們通常如何探索孩子們的能力?
老師提醒了我們不需要靠比較來看到孩子的能力。
「比較」真的很輕易的發生在我的腦裡。雖然我嘴巴上每次都會說不要拿孩子來比較,也不會在孩子面前跟孩子說,可是我內心不知不覺還是出現了「比較」,我的表情,眼神,行為還是會傳遞「被比較」的感覺給孩子。
為什麼其他孩子游泳課可以游得那麼棒?
為什麼她的孩子已經可以戒尿布?
為什麼她的孩子可以自行入睡,睡過夜,戒夜奶?
為什麼她的孩子可以自己吃得那麼棒,不挑食?
為什麼妹妹看醫生可以那麼淡定而姊姊就一直害怕,不配合?等等。。。
這一切的心裡OS都其實在拿孩子跟其他人做比較。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非常不公平的事。到底我們「比較」是想要贏得什麼?為什麼那麼在意?我渴望得到什麼?現在我和我先生都會互相提醒不要比較,不要比較。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相信他們有自己的成長節奏,要專注在孩子的當下。也希望自己可以真正做得到「不比較」。

力量 – 其實是孩子可以綻放的能力,讓他的力量可以被看到,可以讓孩子站起來,找到專屬自己的一席之地。這將會是孩子們一輩子擁有的力量。


分享四:
距离,给了我很大很大的打击。感觉上我和家人或身边人的距离都很远,除了孩子是靠近的。

随着这一个点,我开始去想对别人的不接纳是怎么一回事。我有严重地想控制他人和事情都在我的安排范围里面。谢谢这堂课给我了重重一击,让我知道改往什么方向修正。

而站起来的力量,正好可以好好对自己说。

那么巧这个星期5岁的Isabelle学习滑轮鞋,一开始的担心跌倒,我发现自己给了不一样的回应。以前,我会说跌倒了就爬起来,就ok了,不用哭。
现在我说,没关系,妈咪陪你,我可以扶你起来。就这样我陪着孩子重复无数次的跌倒和爬起,我在孩子看见站起来的力量,因为旁边有人在!

5岁的孩子像老师说的,他们不会惩罚自己的【败】,他们只会爬起来然后再继续找方法。透过这一个体验,孩子可以培养起很多能力,包括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如何用对的方式站起来,如何坚持不放弃,等等很多。


分享五:
位子是关係的距离是內心对对方的接受度,可以接受对方的程度。一个很有趣的提问,间中除了与孩子的距离及我们的距离,这些都值得深思。
孩子在家有一席之地吗?这一席之他真的地决定了他站起来的力量…老师举了个例子说孩子在国外念书,因为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进度,所以远在家乡的母亲生病动手术化疗一事都没被通知,当这孩子知情后心里的纠结和怀疑会将他困住。他会觉得自己找不到在家的一席之地也不知怎么站起来。记得有一年我爸一直很期待去参加弟弟在国外的毕业典礼,那年期间爸爸都很节俭,满怀期待要出国看儿子戴四方帽。怎知在出发前的两个月,爸爸也在那段时间脚受伤,且伤口一直无法愈合最后为了保命截肢了。整件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且爸爸也交代千万别通知海外在备考的弟弟。爸爸手术成功后,消息也不小心泄露,弟弟打着越洋电话回来哭着求证后,在电话的另一端情绪几乎崩溃大哭,怨兄姐们欺骗他,瞒了他这一件,他是有权力知道父亲的状况的….因为他是家的一份子,为了这件事他与我们冷战了好一段日子…开始我还真不太明白的事;直到一年弟弟在新加坡深夜紧急入院的那一回,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种感觉,在医院外守着心里的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心里也在纠结要不要通知远在家乡的兄长们,因为弟弟在进急救室前也千叮咛别通知任何人,幸好弟弟吉人天相,手术顺利完成。这种一席之地站起来的感觉真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兄弟姐妹都坚持日后一定要坦言说出这。

别让这将彼此困住而减弱了那站起来的力量。从不曾思考过这样的过程会让人产生莫名的焦虑不安,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就如农收欠好时总在怨天怨地,却忘了问自己是否有反省所施下的努力,是拔苗助长的努力,还是深入田间了解明白其成长本质的需要和缺失呢!我们施的是过度的保护结果却无意和无形中造就了接受者的伤害,接受者将这类的爱复制到他的下一代;很明显这就是历代家庭问题的源头呀!

親子工程師培訓課程心得1-1-6

分享一:
我的那裏不是孩子的那裏
老大不喜歡馬來文
我可以理解他的不喜歡
但是希望他能設定目標 再配合計畫 慢慢地進步
一直為這件事情爭執
原來我們的這裡和那裡 都不一樣
我覺得已經二年級的他 只有幼兒園程度 (我的這裡)
他覺得雖然有時候會聽不懂 但是沒關係 (他的這裡)
我希望他能夠努力一些 至少追上現在該有的程度 (我的那裡)
他希望能完成老師的課堂作業就好 (他的那裡)
有時候他會因為自己不明白而感到低落 會覺得自己很笨
要找機會先照著老師的方法 處理他對自己感覺不好的這一塊
再來具體化地討論他可以看到的去向
再來設定一次我們的學習馬來文計畫
提醒提醒 要相信孩子 全心全意地相信

選擇
生活上很多大小事我會讓孩子做選擇
但是長輩們會認為我太寵溺孩子
我會讓他們選擇自己想吃的
先生也會說 小孩子有的吃就好 不必問那麼多
曾經懷疑過這樣的方式是不是做錯了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拿捏選擇的界線
自己有時候也會有選擇困難症
很喜歡老師讓選擇變簡單了
這個選擇是可以賦予你力量的 還是奪走了你的力量?
要快樂地活好還是厭惡地活著?

我覺得反抗是探索自我的一個過程
要不斷地嘗試和體驗後 知道自己的喜好 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
進而為自己發聲 為自己爭取
若成功 就可以快樂地做自己 快樂地活好

從小到大父母對自己的教育是對錯論為主
連自己養育孩子的方式 煮菜的方式
媽媽都會以 我吃鹽多過你吃飯 這樣的理念 一直判定我的方式是不對的
懷疑過自己 沒有自信 我這樣做真的是錯的嗎?
一定要照著媽媽的方法嗎? 我可以用另一個方式嗎?
我經歷過 不想孩子也再經歷同樣的事情
說真的 要擺脫這樣的框架思維不容易
但在努力中 把這幾堂學到的 時時提醒自己
繼續加油


分享二:
新年初一,孩子一睡醒就想要穿上红色的上衣去外公家拜年。
但是,我告诉他说,必须先洗刷完毕,吃了早餐后才可以换上新衣裳,因为他有个坏习惯就是喜欢用衣袖抹嘴巴,衣裳会因此而肮脏。
他在那里反抗了一会,我试着退一步,跟他说新衣穿上后,你吃东西又抹在衣袖上等下你就必须穿着肮胀的衣服出门,因为我没有买多余的红衣给你替换了。
听后,他保证他不会抹衣袖。
当天的早餐,他为了保持衣服的干净,他吃东西格外小心翼翼外,还用纸巾抹嘴巴。
从这件小事,我看到的是,当小孩有自己的想法时,身为父母的我们第一个反应就是自我认知又跑出来认为孩子一定会弄肮胀新衣服,所以坚持用自己的一堆认为去说服他们跟着我们的脚步走。

上完课,回想与去真正的了解后,才发现,原来每天儿子坚持着吃完早餐才去洗刷,换校服,是因为他怕把校服弄脏与弄湿。

记得小时候,每次想要做什么事情都会被长辈否决,觉得危险,你不能的,你做不到的,要不然就是父母帮忙把一切危险解除,铺好一条安全道路给我,久而久之,我开始【不做任何选择】,因为知道每次都会被否决或被安排好,所以我都把我的决定权交出来,当个听从的小孩。

直到我小孩出生,我开始觉得我必须为我自己与孩子当个【负责任的人】,我开始【赋予自己力量】,让自己快乐的活着,因为我相信我快乐的活着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

课堂上,老师有问【什么是反抗?】
我的认为是,会反抗因为有感受到压力的同时希望可以为自己的坚持而争取。


分享三:
判斷的選擇
記得第一次跟女兒談目標時,
我發現她會很直接表達自己的喜歡和不喜歡
報鋼琴班,剛開始是她要求要去
但上了3堂課之後就不願意學了~
完全叫不動, 我心裡想著白白浪費了10堂課的錢,但也無奈地放棄
後來才了解到, 是老師很兇, 姿勢不對,會打手板
現在想想應該不是鋼琴的問題, 是老師, 只是她已經決定不學, 所以放下了
後來上小學二年級時, 她又要求上小提琴班…..
因為鋼琴的經驗, 我先跟她談了條件
她答應不管遇到什麼問題, 也不會輕易放棄小提琴
學琴10年,她還記得那次的對話,中間她遇到了瓶頸
但是因為之前承諾過, 我看到她的掙扎,最後還是選擇繼續學下去
就算後來我看到她的痛苦, 曾經告訴她,我對她學琴並沒有什麼要求,
如果她不想學, 我是沒問題的。
到現在她有能力自己賺錢, 我要求她自己付學費, 她竟然還答應了。
小提琴這件事讓我體會到只要孩子自己想要的目標, 她會找到那個力量繼續往前走
就算我看到平常基本上不會拿小提琴來練, 但是上完一節課有小小的進步, 她也會很開心。
我有我的質疑,那也是屬於我的質疑, 而不是她的她有她堅定學琴的心,就算速度緩慢, 那也是屬於她的節奏, 而不是我的
感謝老師的提醒,讓我在以後跟她談目標時更懂得把權利還給他,尊重她的選擇
當我覺得浪費時間, 原來我已經在批判他, 掉進對錯論。 當我看到她的速度,我也掉進了我的應不應該,去批判她。
對於反抗這件事, 我認為他是在表達真實的自己是為了要捍衛自己的想法去反抗, 是在尋找自己的過程,所以是賦予她力量的行為。 如果她反抗不成功,反而會感到自己的力量被奪走, 還是要按照大人的意願走, 感到無奈。
快樂的活好 VS 厭惡的活著
在自己做選擇時,是最有力量的提醒, 感謝老師!

親子工程師培訓課程心得1-1-5

分享一:
關於求救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麼?
你真的有允許別人跟你不一樣嗎?

這次的心得,真的讓我思考了很久~ 小的時候就問過媽媽類似的話:妳沒教,我怎麼可能會呢?

因為小時候的母親是很嚴格的,她的標準常常讓我產生很多疑問,會問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問題便是:妳都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會要求我一定要做到?

小時候我的學習標準是100,所以每當月考發考卷時,就會不想回家,因為總會被問為什麼會錯?就算考了第一名,還是會因為沒考100而被懲罰。直到長大,我才問母親:妳每次都考一百嗎?
她說:沒有。
我問:那為什麼會要求我考100?
她說:因為妳辦的到

回想了那時,因為小時候知道母親的辛苦,不想要增加她的壓力,加上多次求救未果,再加上對於一些被要求而自己不想照做的事情的積壓,漸漸的有段時間與母親相處開始有衝突,並且不再求救,開始自己想辦法處理所有事情,有問題自己找人解決,而不是找母親,我漸漸忘了求救

我還是愛著母親,只是不想再跟她求救

還記得看到老師的那句話,那句講的意思大概是上次考了90這次考了60不是退步,而是又學習到了60分的事情,這句話真的震撼了我很久。

明白了一切原來不是我的錯…

同時也讓我反省了很久,自己是不是也在無形中給了一些標準,而無視了他人的求救?

是的,我的含鐵不成鋼,在陪伴親友的時候,尤其在朋友找建議時,雖然不是用指責,但對方多次犯同樣的錯,或是自己給的建議對方不聽進去,只做一半或沒做到,再跑來訴苦的時候,我的煩躁是代表著我沒法完全接受,對方有可能能做到的速度就是這樣~

看似做到了聆聽、接受、協助,但其實我並沒有真正做到,如果我真的接受,那麼在給予協助後,他人的結果,不會影響我的感受,畢竟那是他的人生,沒有義務照我的標準。

我所在意的應該是自己有沒有在這段關係做到自己,至於所陪伴的人,我本來想給的就是純粹陪伴,不是嗎?那就夠了。

這條學習的路真的還很長


分享二:
媽媽你可能要注意一下,他這幾天情緒有點不穩定,平時很活潑,但這幾天我們發現他特別地安靜,上課無法集中,甚至看起來有點難過。聽他同班的同學說,他好像在學校被霸凌了。我們和他聊過之後,得知有一個小朋友總是在班上打擾他,搶他的文具,昨天還踢了他一腳。他沒有反擊,但是班主任卻以為他和別人打架,不分青紅皂白地罰了他幾天。

某一天,安親班的老師打電話給我說了這句話。

通話結束後,我腦袋一片空白,愣了半個小時。當下的心情是心疼的,但更多的是不知所措。老師說他難過了幾天,那。。他到底在我面前“若無其事”了幾天?他之所以不和我說,是不信任我,還是怕我擔心?害怕我責怪他?還是他需要自己的空間。他才不過8歲,對我而言,8歲就只是二年級的小朋友,霸凌這個詞,從來就不在我的想像空間中出現過。所以,我也從來沒和他談論過如何面對這類的問題。

事情發生後的一個月,也就是去年的三月,我報讀了Jason老師的Q1Q8成長心理學課程。很慶幸的,自己有機會和老師當面聊了這件事情,經過老師的分析和引導後,我才得以在適當的時機把那時缺乏安全感的他從孤獨的角落裡拉了出來。畢竟走進一個受傷的心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我想知道什麼事情牽絆了他,同理他的顧慮,並告訴他不需要逞強,他已經盡了力,和尋求幫助的重要性。整個過程中,我通過了尊重,陪伴,聆聽,同理,等待,鼓勵。。一步步地把他帶出來。

當孩子的行為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的時候,我們的反應往往會變成。。他應該要這樣做,可是他怎麼會那樣呢?我當時的反應就是他怎麼沒和我說呢?他應該和老師表態自己被霸凌。。。等等。

跳出來看待整件事,其實就是兩個人的認知不一樣。父母和孩子的兩個角度,兩個觀點,誰也沒有對錯最重要的是我們當下的反應,就是最大的關鍵。這在於我們選擇了如何應對這件事,是接受,抗拒或者忽略?接受,是真的接受,還是盲目的去接受?抗拒,是因為我們不想聽,還是不想面對?去質問,是因為真的想了解,還是根本不想聆聽就判決他的對錯?忽略,是因為沒時間理會,懶得去管,孩子們開心自由成長就好?生活與孩子如果一直缺乏連接,可能會帶來無法彌補的創傷。成長旅程如果沒有依附,孩子也會缺乏安全感。

所以,當我們不在孩子的身邊而他們遇到難題時,他們必須擁有求救的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懂得自己的界限和底線,在完全不貶低自己的情況下去做。至少要學會找到人幫忙,或者什麼東西可以協助自己,承認自己當下的能力不足而不是明明需要幫忙,可是卻不敢說。

能給自己勇氣的,只有我們自己。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有希望的環境,有了希望才會有勇氣去建立信任感。有了信任感,便可以建立好安全感和我們有更堅固的連接,擁有求救的能力。

我們能做的是全程陪伴,聆聽,不打斷,不猜疑,不批判,不忽視他的想法和感受了解我們可以協助他們的是什麼,讓他們知道雖然有的時候,世界看起來很龐大,顯得我們很渺小。。但是他們的背後有我們這個堅強的後盾陪伴著他們一起去面對問題,You are not alone,雨後總會有彩虹。


分享三:
進高中那年開學第一天,早上就接到寶貝的訊息,表示不願意唸英文資優班,要求我馬上去學校幫她辦理轉班,當下我的小劇場開始大爆發….念英文資優班不好嗎?多少人想進還進不去?回家後阿公阿嬤知道了肯定又是ㄧ番碎念,那我又倒楣了,還有為娘的望女成鳳的虛榮心在作祟…所以第一時間我選擇逃避、忽視,沒有想要面對處理,但寶貝的訊息一封一封傳了進來,我才開始有意識她在求救?過午後放下繁忙的工作,去學校跟導師聊也跟寶貝聊,當下我明白了她的擔心及需求,我也開心她能夠有意識地知道及有能力選擇自己未來的路想怎麼走?為娘頗感欣慰😊
再談談自己,這也是我最近問自己的問題,我有沒有清楚自己的底線?清楚知道自己已經盡力而為了,不要再妄想做女媧補天,甚至想要成為那片天?我就只是我,我不是天,夠了就是夠了,過多的好強好勝並不會帶來美好的生活,了解自己的能力、懂得自己的界限、看清自己的底線,那麼我還可以加強什麼?發現什麼?願意提升什麼?繼續吧💪探索的過程總是充滿驚喜跟動盪,還好我心肺練的還不錯,接招!


分享四:
这一周的心得报告,映入眼帘的第一句: ask for help。从小就不敢ask for help,因为求救就代表我没有用,代表我没有能力,我不想被人说我没有用……我父亲在兄弟姐妹中就是被标签为:没有用!可能是自卑感作祟吧,他越被瞧不起就越要装强。从小,我看着家里的状况,感觉我们一家都被瞧不起,长大了,我也继承了父亲的逞强性格,不想让他人瞧不起我,就得让大家看见我什么都做得到。渐渐的,
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我静静。
我在事业上遇到挑战,我静静。
我在感情上遇到问题,我静静。
我被人欺负,我也是选择静静的,不想再被人欺负、瞧不起就得更加坚强。真的是坚强吗?还是硬撑?装强?
在学校里教书18年了,回顾这一段日子里,我真的不轻易ask for help,我宁愿选择硬撑,就算能力不足,真的做不到,我也不愿意说,不愿意承认。为的是展示自己是有能力的,也同时遮盖自己内在那满满的自卑感。
去年在探险家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不对劲,非常不对劲,我才懂得ask for help。才发现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其实并不怎么样,死不了嘛!可能真的缺了那一股勇气吧。
那一次之后,我就懂什么时候需要ask for help了。渐渐的我重新找回了那一股勇气,现在我都会觉察到自己的状态是否OK,如果工作上需要ask for help也是OK的。我终于接受了这个懂得求救的自己。
再看看孩子们,老师最后那4道问题,句句入心吖。我的原生家庭是惯于向做错事的小孩大吼大叫的,记得以前父亲弄丢了他心爱的钓鱼竿,他就向我们三兄妹大吼了,大骂我们谁偷偷拿了他的钓鱼竿去玩,一定是我们的朋友偷了…….结果后来在不懂那一个角落找出来了,但我们几个却已经被骂得狗血淋头。这一种模式可能已经变成了我们的生活模式,有什么事情就大吼大叫,母亲也是一样,由于经济上的挑战,我都是长时间在外教补习赚钱,大小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因此大小宝自小就缺乏信心,最最怕是做错事,一定被大吼的。
我记得跟Max恋爱不久,带了大小宝和我妈妈一起去福隆港高原度假,小宝因刚刚吃饱跟了Max去玩滚水球,回程上加上山路崎岖而反胃呕吐一车,母亲开始念不停,但Max是先确定小宝OK吗?还有吐吗?有头晕吗?确定人没有问题了,我们就开始清理车上的呕吐物。我原本看见小宝吐了一车,在害怕会被骂,但结果却没有,我有瞄到她松了一口气。那一天起,我就常常跟母亲分享我上完Q1Q8后的种种亲子教养心得。母亲已经养成习惯性了,也因为我们两个的理念的距离越来越大,有几次因为教养问题甚至吵了起来,但最近母亲也由起初的不愿意渐渐愿意尝试改变自己的一贯作风。
每次我上完课,我都会分享上课的看见、学到的东西给家人,希望可以在家营造一个安全舒服的成长环境给大小宝,让他们的自信心越来越大,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适当的时候要ask for help


分享五:
當孩子的行為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時,我的反應通常都會有接受,拒絕和忽略。
接受 – 有時候是全然的接受,有時候是像老師說的雖然允許可是不了解她為何這樣。腦袋瓜教我要接受可是心卻不是那樣想。
拒絕 – 我很經常的問孩子怎麼了?這句話可以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在問vs在質問;想了解vs想指出對錯。說實話,真的和老師所講的一樣,有時候真的是用質問和想指出對錯的語氣在跟孩子說話。我相信孩子是可以感s受得到我對他的質疑,這一點我也會努力的去調整。
忽略 – 孩子開心就好:太放縱孩子=沒連結=沒信任=沒安全感就很有可能會有創傷。 有時候自己在忙時也會忽略孩子當時所做的事情,當忙完後才反應過來我不能接受他們那樣做,然後就對孩子發脾氣,這真的很傷害孩子。
上了老師的課後讓我反省了很多。難道不一樣就是錯了嗎?我們應該接納孩子是屬於自己的而非父母的。我知道要做到完全的接納不容易,可是我相信我每天一點一點的努力有一天一定做得到。

求救的能力 Ask For Help
原素:找到有人可以幫助 和 找到東西可以協助。前提是在完全不乏低自己的情況下
我們ask for help是因為現在能力不足而不是沒能力
我自己很多時候都需要幫忙可是不敢說。這讓我回想起我12歲的時候,當時近視眼可是都不敢跟任何人說,只是keep to myself。考試的時候有一題有更改,老師把更改題目寫在黑板上,結果我因為近視看不到,可是又不敢ask for help,結果就讓那題錯了。直到一年後妹妹近視時才敢說出來再一起配眼鏡。我當時到底在害怕什麼?怕被取笑?怕被父母罵?
現在的我還是很多時候也不願意開口要人家幫忙例如幫忙拍照,幫忙換散錢。這個星期有給自己勇氣去體驗ask for help,結果發現到其實開口求救沒什麼好怕的,而且還可以幫我完成任務,認可自己的勇氣
這個星期孩子也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當女兒上網課時,老師提到《困難》這個字,她不明白就問我是什麼意思。我也不會解釋,叫她問老師。這讓我學會很多時候如果真的不明白一些字的意思,不需要怕丟臉假裝知道(平時的我),應像我女兒一樣可以提起勇氣去面對和承認自己就是不明白,問了以後就會明白了。

能幫助到孩子擁有求救的能力最重要是我們身為父母的做示範。除此之外,在一個有希望的環境下,孩子才會鼓起勇氣來向人求救因為希望-》信任感 -〉安全感-》就會有力量(自信心)去面對自己能力的不足。當孩子ask for help後我們能做的是先用心聆聽孩子,然後接住和陪伴他們當下的感受,最後再問孩子可以怎麼協助他們。重點是要傳達給孩子知道的是YOU are NOT ALONE。他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他的背後永遠有我們陪伴和支持著他 – 我覺得這句真的很棒!現在都會這樣表達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任何事,爸爸媽媽都在,都會陪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