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啊
每個人想的不一樣
親子工程師培訓課程心得1-1-3
分享一:
記得女兒四年級為了要單獨跟朋友玩請求我的允許,
我強硬地拒絕了, 她強烈地表達了她的感受
我就用一句“我是你媽!”不允許她表達她的感受
還好我後來能冷靜下來,看到自己並沒有接收到他的感受,
這個不允許換來了強烈反抗。
幸好我們找到彼此能接受的方案,讓我能接住她的感受,
陪伴著她去經歷
一切都是需要練習的
我發現自己在成長過程真的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種不允許自己感受的釋放,帶來了很多的誤解和傷害
很多時候不表達不釋放, 很有可能下一個就是遺憾了
記得去年在奶奶的忌日,媽媽因為釋放了感受,哭了
我阿姨一直認為哭只會讓奶奶有更多的牽掛, 不能安心地離開
阿姨很生氣, 跟我媽吵起來, 我試圖阻止她,阿姨用力把我推開
當下我心裡想媽媽只是在釋放他的感受, 妳為什麼要阻止她。
現在再想想,阿姨也是在釋放她的感受我為何要阻止她,
突然明白了當下的我是看到阿姨的釋放似乎有傷害到媽媽
是的, 釋放感受最重要的原則是要無害!
很多時候我們會被一些觀點影響我們
或在意別人的眼光而經常忘記讓自己的感受釋放~
風的電話~當下就讓自己的感受好好的釋放
很多的思念湧進心裡,眼睛就不爭氣了~
就讓它釋放吧~
感謝老師讓我們有機會好好地連結,好好地思念,好好地釋放
分享二:
我了解孩子的感受吗?
原本自以为了解,可是一整堂课下来,突然发现自己都是用着自己的认知来了解。
上完课后的这一天早上,小宝赖床不想起身。以往的我情绪马上飙升,马上联想孩子不爱读书,不爱去学校不自律等等…. 可是Jason 老师的碎碎念在我耳边回荡…是的我该听听孩子的心声,好好的了解孩子当下的感受。
我重复孩子的话,哦,你想多睡一会儿。孩子马上回我一句,妈妈我只是想多躺一下,我想赖一赖,我等下还要去学校的。这一句马上让我惊觉,是的,这是孩子的感受。他就是一早起来感觉blue blue 的,就只是想多躺一会儿,他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
我静静躺在他身边,陪着他,等着他… 几秒的时间,他坐起身说他要去洗刷准备去学校了。这一切就犹如老师说的接收孩子的赖床,我允许他,他想做的。我接住了他的感受,因为我静静的躺在他旁边陪伴他,我接受他的感受-想赖一赖,我同理了他,因为自己也爱赖床。这一早,不再像以往一样在吵闹中开始。
教养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都在压抑孩子的感受,却没好好的与孩子分享释放感受的原则。小宝每次和哥哥玩耍时,总是用很强硬的方式在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一天,弟弟又开始情绪高昂,哭哭闹闹。老师的碎碎念又提醒了我,先喝水! 我拿了一杯水给他喝,喝了几口,觉得我很怪,就开始要吵吵闹闹。我继续让他喝,几口水下来,他真的情绪平复了许多👏🏻👏🏻👏🏻开始可以好好沟通了👍
连续下来的3堂课,让我在跌跌撞撞的育儿路上有了陪伴❤️老师的碎碎碎念让我在每一次几近疯狂中拉了我一把☺️
分享三:
前年寶貝人還在韓國唸書時,某天突然來電口氣非常焦急,說因為學生簽證出了問題,可能馬上被遣送出境,當下她很慌亂…說著說著就快哭了,我當下微斥說:不要哭!說完後相當懊惱,還好當時來得及即時修正;我第一時間沒有接收她的感受,我沒有允許她表達她的感受,但這只是表層罷了,實際上我真正沒有允許的是,我能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當孩子示範她的感受時,我感受到的卻是我自己的恐懼…
從小的教育不被允許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更不要說被接住的陪伴、被接受的同理了;所以我也很習慣武裝自己,不喜歡表達真實免得受傷,一路卸下武器裝備著實不容易,我們都在努力著朝自己的美好前進,一起❤️
分享四:
覺得自己從小似乎不該有自己的想法感受,一切都要聽爸媽的就對了。爸媽常吵架,情緒很多,所以覺得自己應該乖一點,最好不吵不鬧不要惹麻煩不要被看到以免被掃颱風尾。從小常被要求要把飯吃完,記得有一次已經吃不下,仍被要求要吃完才能離開餐桌,直到吐出來了,我把吐出來的繼續挖回嘴裡吃,回來想起年紀太小了才這麼勇敢吧,媽媽才有點同情心疼的看著我說不然吃不下不要吃了,當下有解脫的感覺啊!仔細想想還是有不少被忽視合理化的感受的畫面,滿值得療癒起來的。
關於釋放,這週由於開刀,雖然大家都說是小刀,我心裡不免害怕,本來是想安慰自己,告訴自己沒事沒事,當然這部份還是有,但這次我還多了一個讓自己釋放,因為如果我只是一昧的告訴自己沒事,好像有點壓抑自己心情,所以我還是有讓自己滴了一下眼淚,其實原本會覺得這樣就哭好像很弱,打個點滴就害怕是有公主病嗎?但我就真的滿怕的啊,好像也是人生第一次打。但我這次允許自己就釋放一下,不批判什麼公主病,這就是我真實的感受,而我用無害的方式釋放,誰都沒有資格說我什麼,這是我的權利,我也允許我自己接住自己真實的感受,接受自己想掉淚的心。開刀前開刀後都有害怕的時刻,我也是在內心允許那個脆弱出來,而不是只用另一個聲音告訴自己要堅強而己。
風的電話亭那段,都快不能呼吸了,那般的沉重,但這些感受更需要被接收接住釋放,對亡者深深的思念,一言難盡,只能說這世界上有人接住了這樣的心,被接住的我,也覺得被懂了
分享五:
親子工程師1-1-3《感受的釋放》了解孩子們的感受嗎?
了解的是誰的感受?自己的?還是孩子當下真實表達的感受?
應該有10年前了吧有那麼一次,孩子和我說起她想買個背包好幾百塊錢的背包,我當下拒絕的說:很貴,不值得的,一個背包!
孩子安靜,不再發出聲音!
後來,我給弟弟買了200塊的運動鞋
晚上女兒情緒爆發了首先她投訴我的不公平可以為弟弟買鞋,不能為她買背包( 一樣的價格 )
然後也抗議我因為對鞋子和背包價值觀不一樣,所以有偏見
我不停的解釋「價值」的事情
不停的在說明「公平」的事情
最後孩子一聲吶喊:你從來都沒有關心的我駝背的問題
孩子說:這個背包有骨架支撐可以改善駝背
孩子說:這個背包背帶有很厚的海綿,比較舒服
孩子說:你沒有聽見!你沒有聽見!你沒有聽見!
200運動鞋不貴,因為你看見鞋子的價值200好的背包很貴,因為你沒有看見我的需要!
當下,腦袋真的被轟炸到一片空白我完全的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壓在孩子的感受上而失去了與孩子連結的機會!
孩子的每個動作、一個眼神、神情、話語,甚至於突然的安靜沉默
也可以是一種「聲音」的表達、「感受」的釋放
都是生活上不容忽視的小細節
而這些感受的表達
有被允許嗎?接收他的感受?
有被陪伴嗎?接住他的感受?
有被同理嗎?接受他的感受?
記得,有一年孩子跟隨社團到中國回鄉遊學
我們上網查了資料,了解到天氣很很冷
爸爸一直強調不會冷也不准許花錢買衛生衣褲
孩子既是不敢多說話
但看得到心中有顧慮
孩子說:媽媽,可以給我多一些錢嗎?
孩子說:媽媽,可以跟你的朋友借嗎?
所幸我與朋友研究後,偷偷自掏腰包給孩子一人買一套
一下飛機孩子就聯絡說好冷啊~還好衛生衣有穿好
回來和爸爸說真的有很冷啊
爸爸還取笑孩子怎麼會那麼不勇敢
孩子反駁說:你上次不冷不代表我們不覺得冷
你的感受不是我的感受!
幸好媽媽買了衛生衣給我們帶上
我們才沒有生病,好多同学都生病了
這個爸爸一味的把自己的「認為」「以為」「認知」套在孩子身上
所以,聽不見孩子的表達,也看不見孩子內心真實感受!
喜歡老師說的:接受,接住了對方的感受
這是不斷要提醒自己去覺察的,不只是在親子關係,也適合用在任何關係上。
當我把這個課題回到自己的身上來思考我自己允許自己有感受嗎?
這個星期我發現我壓抑在身體的情緒在抗議莫名胃脹氣的厲害
明明很疲倦卻無法入眠第2天卻睡到近中午才醒來
一整天昏昏沉沉的那天,找夥伴聊把心裏那股悶氣給宣泄出來
接下來,我的睡眠回復正常,工作活力也回來了
當能感受自己也就能感受他人
懂得覺察自己的感受,才能懂得如何陪伴自己
也因為有這樣的經歷,才能明白同理
喜歡今天的繪本:皮可大冒險
原來繪本可以這樣看呀
每一句話都帶著內心要表達的感受
你細心聆聽了嗎?你接收到了嗎?
品嘗下來就你彷彿就進去繪本世界
身在其中去陪伴皮可一起去冒險呢~
我想同理心就隨順而發生了
哈~
有趣
突然發現
關係是雙向的
彼此從遙遠的對面走向彼此
而允許自己去接收對方的感受是一道門
這樣才能有機緣相互陪伴、同理彼此
說是讀者同理了繪本作者人設的角色
我想讀者的允許也開啓了一道門讓作者同理了我
喜歡今天這個發現
繪本2:風的電話
早年前,聽過這一故事,當下很感動
後來繪本活動設計
一定有孩子「分享」和老師的「聆聽」環節
聆聽與訴說是一起共同工作的夥伴
今天第一次仔細看繪本,發現畫風好溫馨
有一種讓人舒服安全說話的情景
很棒的是
現實社會有那麼一座「風的電話亭」
讓一顆顆對愛的人挂念之情能得以釋放
讓風、讓雨、讓海浪帶到思念的人身邊
我曾經透過海浪對婆婆訴說思念
也曾經在山上託風聲將話語傳遞給媽媽
這真的是一本讓人心暖的繪本呀
謝謝老師
親子工程師培訓課程心得1-1-2
分享一:
表达对每一个人是这么重要,表达也是情绪的出口。 表达力是我需要多多学习的部分。 很多时候我都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尤其在家,我们7兄弟姐妹谈论事情的时候,我的价值观和家人的价值观不同,感觉上不被接受。 当要发出声音的时候身体会开始紧张,说出口的话是混乱的,觉得自己好笨。 当遇到我觉得对方是很厉害的人时,我会不敢开口说话,会害怕。 不知道为何有这样的感觉. 小时候很少说话,没有可以表达的想法的空间。
大人讲话小孩不要插嘴,小时候最常听到这句话。很多老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因为让孩子自由回答,课室会显得很吵。 课堂里,我们会遇见很多不敢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们,怕自己犯错。 在课堂中我允许孩子们表达想法,透过他们的脸部表情,理解孩子的心情。允许他们有不开心的时候,允许他想休息想懒惰一下下,允许他们天马行空说一些想象夸张不实际的话,允许他的选择不要参与游戏。允许他说出重大发现等等。 有时候孩子会怕输选择不要参与游戏,有时候孩子会不认同老师说的,我们可以听听他们的声音。 有时候孩子也会露出一些模样来挑战我们。
当孩子表达了很多时候父母不能够接受。 你允许孩子犯错吗?孩子犯错时为什么不敢承认,因为害怕被处罚。犯错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的后果,犯错的经验让孩子思考。我遇到很多父母,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回到家却不敢把真实发生的事情让父母知道。 孩子为什么不敢让父母知道呢?父母是否可以100%相信孩子? 小时候母亲因为听了左邻右舍的话,没有弄清楚情况就把我骂一顿,那影像一直在我脑海中重播。我常常自我检视,透过学习调整自己,学会表达让别人听的懂我说的话。
#你在孩子心中想象的是什么?小侄女说:我像ambulance。家里有人不舒服的时候,找我我就有办法。精油益生菌熏香经络疗法音乐理疗天然食物疗法等。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灌输什么给孩子的是什么?恐惧?害怕?焦虑?还是人的真善美,社会的祥和,生命的美好? 教育孩子如何照顾自己,如何影响别人,让孩子有正面信念对社会有信心。
我们教会孩子们去改正。孩子们教会我们去接受。孩子们一直在接纳和接受,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孩子的模样呢? 我们一直要他修正,每一个人本来就不一样,本来就有自己独特潜能。 我工作上遇到很多学习很慢很慢的孩子,也有特殊小孩。如果父母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 努力训练这下孩子的进度非常快。 反之,如果父母不接受孩子一直觉得孩子很没用很差,那训练的进度就很慢。 父母怎样看待孩子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希望透过学习,把学到的带给没有时间参与课程的父母,帮助他们一点一点提升,让每个孩子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 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和国家的繁荣。生为马来西亚子民我们付出一份力照顾自己影响别人。
分享二:
上课后,我自己下了一个定义-应该允许孩子的全部。课后我的察觉性也提升了,发现好像差不多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问自己有允许孩子这样做,那样做吗?于是,我也开始去体验。
体验1: 带孩子出门散步时,允许孩子有他们的节奏,不催他们快点,允许他们去探索。看到地上有一滩水,自己停顿了一下不去跟孩子说要小心,当时心想孩子有可能会跌倒,可是应该让她去体验。结果她真的跌倒了,之后就只是拍拍脚又站起来。从这些体验中,发现到自己也不会生气,孩子们也很快乐。
体验2: 晚上关灯睡觉时间到了,可是孩子还是不想睡,就开始在床上跳来跳去。时不时又会弄到我,我开始生气了,可是一直忍着告诉自己要允许孩子,气消了一点可是之后还是忍不住生气骂了她们。
从这里我发现了允许和界限的关系,我应该和孩子去表达自己的不舒服,再跟她们讨论看不想睡觉可以做什么其他的事情是不会影响到他人的。
重温老师的ppt,才发现老师指的是允许孩子表达他是谁(想法,感受,选择,发现,声音,模样,心情)而不是允许孩子的全部。
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有没有允许和接纳孩子的不一样。发现到自己很多时候都毫无意识的做出不允许孩子就是这个模样的事。
允许孩子的感受- 每当孩子遇到一些不顺或挫折时会哭闹,我都会觉得很烦,为了让她停止哭闹就会直接帮她解决。当孩子害怕某样东西时,我一直都知道允许孩子害怕所以我都不会说类似别怕,或者怕什么这些话。可是我都有着-希望她能去面对,面对后就不怕了-的心态,所以就会无意识的忽略她当下的害怕,逼她去面对让她害怕的东西。发现到我应该做的是允许她害怕,陪伴着她,允许她有她的节奏,相信她有一天能够跨越她的恐惧。
允许孩子的发现- 察觉到有时候在忙的时候,孩子跟我分享他的发现,我会很敷衍的回复孩子。
看到老师的ppt关于孩子一直在努力的去改变为了满足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期许,有时候我们不说可是我们的眼神,语气,肢体,反应,一举一动都已经让他们接收到– 这一段觉得很悲伤却很真实。很多时候我们身为父母,以为自己有权利控制自己的孩子,应该教孩子怎么做,可是当我们越控制会发现越无法控制,当孩子做出我们认知中的不一样我们就无法接受,导致亲子关系疏远,自己和孩子都不快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拿他们来做比较都是对他们非常不公平。
我们教会孩子们去改正,孩子们教会我们去接受 – 这一段让我很愧疚也让我反省了很多。问了孩子我是一个怎样的妈咪,她说一个好妈咪,让我瞬间很感动也发现不管我们怎么对孩子他们还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我们。允许孩子去表达,自己蹲下来用心的聆听,可以更了解孩子. 孩子,我们一起加油吧!
分享三:
成為家長後的有一年,我在閨蜜的推薦下,報名了人生的第一個親子課程,花婆婆繪本課。當時我只是抱著一個去學習如何運用繪本做延伸,促進和孩子們的互動,卻未曾想過兩天的課程讓我對親子的這一門學問得到了更多的認識。還記得花婆婆老師當時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把孩子帶來這個世界這件事,請問你有問過他/她的意願嗎?你在決定二胎的時候,你有問過老大他願意嗎?他/她表達了接受嗎?你在選擇他們的學校的時候你有問過他的意見嗎?那個學校是他喜歡的還是只是因為方便?又或者你在指責孩子不願意分享玩具的時候,說到sharing is caring這個用詞逼著他去和別人分享他的物品的時候,你有考慮過他的心情,哪怕是一分鐘,你有讓他表達他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嗎?
其實,我們這些大人們同樣的。。難道就沒有試過別人向你借你很寶貝的東西時,你也會用一些肢體言語,摸摸地表達你的不願意?那是不是因為你不share所以就不care了嗎?為何一到孩子的時候,他們就一定要跟著父母的指令去做呢?
大人們可以成為我們自己,那為什麼孩子們卻不可以成為他們呢?
第二堂課,Jason老師問,你有允許孩子全然地表達自己嗎?他做錯,你允許嗎?她哭泣,你允許嗎?你有沒有在他們哭的時候說不許哭!
在這段媽媽的旅程,很慚愧的,我也有失誤過。唯一慶幸的是,我有試著去了解他們的想法,甚至詢問他們對我的看法,同時努力地去尊重他們的感受。我每天都會很期待他們下課回來後和我分享他們當天的發現,我喜歡看著他們七情六面的模樣,訴說時可愛的聲音,還有當下說著的心情。簡單的親子互動,變得更有意義。
但是我發現,我在給予選擇這方面的自由比較有限,很多時候我都很常幫著他們做決定。
我們這些大人們在某個程度上,或許比孩子們更加不成熟和幼稚。我們都利用了我們是父母的權利去剝奪了他們的選擇。而我們表達的每一個時刻,他們都在接受著。
我們說孩子們沒有在聽我們的同時,或許需要好好地去思考一下我們自己也有沒有去聆聽,去接納和去接受他們的表達?還是直接否決了他們?
孩子們表達自己,其實只是很純碎想要表達自己是誰,這樣而已。
第二課老師講解完畢,我的內心很感慨,突然間有著深深的體會,矛盾且複雜的心情。
我想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們能夠表達自己,但是同時家長們也要學會接受和允許他們的這個樣子,去接受他和我可能會不一樣。
而只有我們接受了,才不會錯過他們的美好,讓他們看見自己有多特別,多麼地獨一無二。
很喜歡老師說的這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試著去改變成為你要他成為的樣子。他或許會變得很成功,但他未必快樂,因為他永遠也無法滿足他自己和你。
要求他們的改,只是我們認知中的對,卻忽略了他們本身的不一樣,我們還是依舊不停地試著去改變他們。
我們教會孩子們去改正,但孩子教會我們去接受。很簡單的一句話,可惜並沒有多少人體會到它的含義。很謝謝老師的分享。也要謝謝自己的允許,我相信一切會變得更好。
分享四:
來到親子工程的第二堂課, 又是一堂探索的課。
被問到是否有允許孩子表達自己,
我回想了在過去的對待孩子的方式,
我確實有做不足的時候。
我曾經有阻礙過孩子表達自己而不自知,
曾經因為自己的喜好不給她買公主的裙子,
他記到現在,也導致她開始不喜歡裙子。
回想他在7歲時不喜歡跟我聊天,
還記得很清楚她把自己塞到沙發靠背的縫裡也不願意出來。
我相信當時的我肯定沒有允許他表達自己。
我生氣,失望,擔心,傷心最後開始嘮叨,訓話。
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也因為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而被長輩打了一巴掌。
真像老師所說的,長輩們的影子在我們的身上是那麼明顯。
幾年的學習讓我成長了, 認可自己願意去看到自己可以更好。
讓更好的自己陪伴孩子成長,只要願意任何時候的修正都不會太遲,
需要的是耐心,堅持不懈。
孩子長大的過程難免會遇到挑戰和困難,
我們沒有辦法替他們去體驗和承受,
唯有允許她在犯錯的過程去發現成長的禮物,
唯有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陪伴和支持。
記得他四年級時在學校犯下了嚴重的錯,被校長處罰。
看著他站在校長室不斷的哭泣,我好難過,只能問他現在最想做什麼。
他要求馬上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陪著他,在公園坐下來開始聽他講事情的經過。
當下的我允許她表達她的想法,感受,選擇,發現,心情。
我看到了他想要我看到她的模樣, 我聆聽了她的聲音。
那是多麼美好的一刻, 我以她為榮~
也是我的改變讓她慢慢覺得在我面前可以做自己,
她說她開始喜歡穿裙子,開始接受粉紅色但絕對不接受死亡Barbie粉(哈哈)
昨晚問他在她眼裡我是怎樣的……
她說我是個正常的媽媽——哈哈哈
後來又說我是個開明的媽媽
我像豬那樣~聰明(原來豬有三歲小孩的智商)
而且肉質鮮美-是可以吃嗎?哈哈
速度就像個老人家,本來年紀也見長了,接受吧……
個性隨性,和藹,通情達理,獨立自主
我是個中英字典,問什麼都能回答出來
我能給他指引方向
聽著聽著,原來這就是我在她心裡的模樣, 其實我真的很不錯。
突然間領悟到要看得到自己的好,欣賞自己,才能夠看到孩子的好,欣賞她。
感謝老師設計厲害的課程,給予機會讓我更進一步的了解孩子, 了解自己。
感謝老師的提醒,允許真的很重要!
分享五:
我最深的感受就是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非常多探索這個世界的方式
但有時候不見得是對家長來說最省力最簡單的
有些場合我們希望他們安靜 或是避免尷尬
於是我們阻止他們表達自己 甚至提出疑問
有時候我們希望省點力氣 偷一點懶
於是他的需求我們告訴他 再等一等
有時候我的憤怒不耐煩 是為了讓他妥協
於是我開始聽到「媽咪我不要你不開心 你不開心我就不開心 我看你開心 我才開心」
我以為收穫了一個貼心的小孩
其實我只是教會他如果你愛我 那你就乖乖照我說的做
上完這堂課 我開始重新思考跟檢視
我允許他成為自己嗎?
我改正他 究竟是一種指引 還是只是單純複製我的標準
親子工程師培訓課程心得1-1-1
分享一:
你了解你的孩子嗎?
我以為我了解的
每天24小時和他們相處 用繪本交流 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結果看到老師的問題 原來我可以回答的只有30%
有些題目我連自己的答案是甚麼也分不清
我連自己都沒有完全了解 我有能力去了解其他人嗎?
我知道孩子們喜歡的 卻從來沒有想過要瞭解不喜歡的部分
這次用記者的方式訪問了他們過後 聽到了一些wow的答案
原來老大不喜歡米奇老鼠 老二不喜歡白色
但媽媽我卻很常買米奇老鼠和白色的衣服給他們
硬硬把自己的偏愛加在他們身上 oh no 看來要重新幫他們置裝了 哈哈
也把同樣的問題問了老公
但是大人卻無法像孩子一樣很直接地說出答案
一直問:選衣服還是選車? 是早餐還是晚餐? 等問題
大人真的會在意很多
看見了孩子的純粹啊
很喜歡那句共同創造的未來
曾經也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加在孩子的身上
曾經也幻想過孩子以後會成為怎樣的人
但是卻忘了最重要的一步
這 真的是他們要的嗎?
接下來要做的應該是
要先了解孩子 幫助他們累積成功的經驗
再一起共同創造我們的未來
時時提醒自己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要接納 了解 且尊重
分享二:
親子工程師培訓第一課完成後,對於老師的提問,我陷入了一陣沉思。。。你想要給孩子怎樣的未來?
這一段路走來,孩子們的目的地,到底是你要成就的,還是孩子們所嚮往的?我。。。有沒有在不自覺的情況下也設了一個框架給他們?從瑣碎的事情控制起,比如吃飯時不可以喝水,不然會因為過飽而無法將飯菜吃完。別人都說學音樂要從鋼琴學起,因為以後如果要更改樂器會比較容易上手。所以我也並沒有去詢問他們是否願意,就往鋼琴課老師那裡送去。我會不會也有私心由於自己只完成了第四級的琴藝而送他們去學琴,為了滿足自己的遺憾?我有沒有把說不的權利給予他們?
如老師說的,這是一個需要思考和探討的問題。我到底能不能接受他們做自己?我有沒有給他們機會去獨立思考,同時也給予選擇的權利?我有沒有忘記了當初自己曾經說過的要同理他們?老師嘴裡突然間說了四個字。。共同創造。不管你所期待的未來是怎樣的一個景象,請記得一定要一起共同創造那個未來。
在反思的同時,我也發現了自己對孩子的了解並沒有自己想像的深。我雖知道哥哥喜歡紅色,妹妹喜歡紫色。。但若問下去話我就不知道他們排位第二的選擇。我知道哥哥喜歡看卡通動漫但不知道最喜歡的動漫人物是誰,我知道妹妹喜歡唱歌,但不知道最喜歡的歌曲是哪一首。。。老師接下來丟出來的每一個點,都讓我有點措手不及。還沒緩過氣來,我就又要開始探討,他們哪一個是感官型的,還是直覺型的,是理性的感性的,熟思型的決斷型的,還是各方面都一半的?
在這一波又一波自我覺醒的抨擊下。。還好在老師要我們理清他們八大智慧細節的時候,才終於找回了一點當母親的自信。我慶幸自己有能力區分他們的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等各方面的優劣勢互補的地方。哥哥在學習形態方面比較傾向於視覺和觸覺型,妹妹則傾向視覺和聽覺形式。哥哥在自信心這一塊比較缺乏,而妹妹則永遠都是自信心爆棚。這或許也是哥哥累計失敗的經驗比較多,而妹妹累計成功的經驗比較多吧。雖然我應對的方式都一樣,但畢竟兩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所以在處理的時候需要更多心思去進行。但唯一能確定的是,他們兩個公平被愛的經驗一定不會少。雖然人生總有高低起伏,但我每一天依舊很積極的給予他們正面的鼓勵與祝福,還有一堆勵志的話雖然還加上無止境的碎碎念,我最終的願望是希望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他們可以毫無束縛地快樂成長,然後未來的路可以獨當一面且自力更生。
第一課完畢,我很謝謝老師再一次的提醒。
後記做了筆錄寫了一段話給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請給予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可以在正面的生活環境下積極快樂的學習,同理他們,給予自由的同時且相信他們會做好,尊重他們的想法允許他們用自己的做法。我們可以引導但不可以左右他們的決定。希望就算他們曾經覺得自己很渺小,但會因為我的愛與信任,讓他們更有勇氣去面對任何挫折,接受任何挑戰,不管去到哪裡,他們都能過得自在。。可以挺起胸膛地和每一個人說,這就是我。。我喜歡我自己,我知道自己要什麼。
分享三:
親子工程師的第一堂課
42個問題讓我去探索,到底我有多了解我的孩子, 而更重要的是,我有多了解我自己。
在探索的過程中,讓我有機會了解女兒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探索的過程才知道女兒對於孤單和渺小這兩個詞跟我認知的不一樣。
她認為孤單並沒有不好和在這個偌大的宇宙自己是渺小的
我發現她的世界很純粹,沒有很多複雜的東西。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認真,自在,喜樂,善良,勇氣
無時無刻都享受著生活
很熟悉,似曾相識
這些我曾經有過,只是在迷失的時候會遺忘自己也是可以如此
這就是我
原來喜歡自己的感覺是這麼美好
看到自己的好是那麼empowering
每一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有各自的特質和期待
家長也好,孩子也好,是否都願意去了解對方
在大家都能接受情況下,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分享四:
某年某月某一天上某位老師的課,他說自己的孩子不喜歡馬來文,也一直無法掌握好馬來文,所以他去學校找老師要求不要對孩子的馬來文有要求。坦白說,我一直無法理解老師的做法。我覺得,那麼這個舉動傳達給孩子的又是什麼訊息呢?
第一堂課,Jason老師問:你想要給孩子一個怎樣的未來?我不斷的思考,是的。。我要給孩子一個怎樣的未來?正逢大兒子今年選擇中學要去政府國中?還是獨立中學?這讓我茫然了一陣子,因為這兩個選擇都會有不一樣的學習過程,甚至未來。我很擔心孩子的中文,他的中文程度不怎麼樣,還有其他考量,我還是希望他可以考慮一下國中。但是,他很堅定的說,選擇去獨中。那麼,如果將來遇到某老師的孩子一樣的狀況,我應該像某老師去學校請不要強迫我的孩子嗎??
他的選擇,是我認知的?還是他想要的?我要他選擇我認知的?還是遵從他的選擇?然後,Jason老師的答案「共同創造」,給了我一些衝擊。我知道,雖然他的中文不怎麼樣,但是我們可以共同創造更好的未來。
我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但是「共同創造」確實讓我安心不少。
分享五:
你想给孩子怎样的未来??这个问题问倒了我。
曾经的我单纯的想给孩子自由的做自己,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很多行为我开始不能接受,顿时我发现我对孩子越来越有期待,期许,所以我就开始给了她“框”,我开始违反了我当初初心想让孩子自由做自己。
于是我修改我自己的教养方式,从很温柔的爱到用骂,念,打,单方面的灌输道理的“管教” 方式。
直到有一天,孩子告诉我:“我不喜欢妈妈,妈妈不爱我了,我讨厌妈妈”。我们的关系变恶劣了。
这句话让我醒了,反思我做错了。这种管教方式也是不对的。
一直都没有答案,看了很多育儿书,文章,上课。
直到上个星期上了jason老师“亲子工程师的课”,终于我找到了答案,找到了方向。
“共同创造”是2方面一起创造的认知,彼此都可以接受的。
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思考一些问题,让我们问一问自己了解你的孩子们?
在课后再一起与孩子体验思考,我们彼此的认知是一致的吗?
我才发现,我不了解我孩子。我并没有好好做到陪伴这事。
孩子很多时候很愿意与我分享她的所有点点滴滴,是我自己没把活在当下,认真聆听孩子。
是我忽略了他们。
让我更清晰敲醒自己接下来的日子更要努力修补关系,不要错过应该培养关系的时间
滿滿的涵義
背後的涵義
你想要表達的是?
還是,我們可以有其他選擇的表達呢?
把握當下
現在
承諾
承諾的當下
就是邁向成功
你 願意承諾嗎
最好的加油
陪伴與支持
是最好的加油!
對內在負面的想法宣戰
向自己負面的想法宣戰